![]()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早晨,白領小劉用打車軟件“快的”打車從家裏去單位,剛上車司機便說:“今天‘嘀嘀’打車用微信支付返錢減了一半,你用‘快的’就對了。”原來,從昨日開始,“嘀嘀”打車將原本給司機、乘客各10元/筆的返現都減到了5元,但“快的”打車和支付寶給乘客的獎勵卻增加了次數。
的哥接單日差50元
昨日中午記者用“快的”叫來了楊師傅的出租車,“現在我‘快的’已經搶了3筆了,‘嘀嘀’才1筆。”楊師傅說,“快的”返現15元后,自己接單就開始優先“快的”了,“之前兩家返錢一單差5元,一天最多5單,相差25元;現在相差10元,1天5單就差50元了。”
“嘀嘀”返錢減半,“快的”和支付寶則表示獎勵政策不僅不變,而且乘客和司機每天減免的訂單數還增加了。“只要使用‘快的’打車內置的支付寶付款,或者用支付寶錢包掃描司機的收款二維碼付款,每位乘客每單依然可以得到10元獎勵(每天4筆,快的+掃碼各2筆);司機每單依然可以得到15元獎勵(每天10筆,快的+掃碼各5筆)!”支付寶官方微博昨日表示。“快的”方面發佈的數據顯示:補貼活動上線以來,全國打車日均訂單量已達到128萬,單日最高訂單量突破162萬,其中使用支付寶錢包付車費的日訂單數最高突破60萬。
從支付寶方面獲悉,和“快的”推出優惠以來,本市使用“快的”打車、用支付寶付款日均超過2萬單。
打車軟件改變了誰
據瞭解,當前使用打車軟件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基本沒有40歲以上的。”不少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上班族佔很大一部分,“有的人原本是開車上下班的,最近都把車擱家裏,改打車了。”還有市民表示,自己在天津時沒怎麼用,但春節期間到外地旅遊,每天都得用個四五次。
補貼返現帶熱的打車軟件市場,改變的還有不少出租車司機。有司機表示,自己之前連電腦都不會,手機也是老式的,“爲了返錢,我特地買的智能手機現學的。學會了發現,這些新奇的事物挺有意思,返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給我帶來了不同的體驗。”
業內人士也表示,打車軟件爲了培育市場,以“燒錢”補貼的方式,引導司機和乘客習慣手機收付,目前看來效果比較明顯,一旦補貼停止,司乘雙方是否會繼續使用,還有待觀察。一些市民和司機表示,如果沒有補貼,自己還是會繼續用,只是用的頻率可能沒這麼高。“不好叫車時,用打車軟件能加錢叫車;去機場,也可以提前約車。”小劉說。一些司機則表示,打車軟件避免了找零,在支付方面比較方便。(記者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