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上午,備受關注的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認定,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殺人罪成立,一審判處其死刑。黃洋家屬對判決結果感到欣慰;林森浩的家屬則表示不相信他是殺人凶手,將提起上訴。宣判前,林森浩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了案件始末和內心的想法。
□宣判
報復投毒加害同學事實查明
昨天10點30分,上海二中院正式開始宣判。黃洋及林森浩的家屬旁聽了宣判。
法院審理查明,林森浩與黃洋都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同住在一間宿捨內。因瑣事產生糾紛,林森浩產生了報復心理,決定投毒加害黃洋。去年3月31日,蓄謀已久的林森浩騙取同學信任,將已經封存的劇毒化學品二甲基亞硝胺取出,並於當天下午將其投入宿捨飲水機內。
去年4月1日早晨,黃洋飲用了被投毒的純淨水,隨後發生嚴重身體不適,於當日中午至中山醫院就診。次日下午,黃洋再次至中山醫院就診,被發現肝功能受損嚴重,遂留院觀察。4月3日下午,黃洋被轉至外科重癥監護室治療。4月11日,林森浩在兩次接受公安人員詢問時,均未供述投毒事實,直至次日凌晨經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刑事傳喚到案後,纔如實供述。黃洋經搶救無效於4月16日死亡。經鑒定,黃洋符合二甲基亞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壞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繼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癥狀。
致人死亡意願明顯判處死刑
法院認為,林森浩為泄私憤,采取投放毒物的方法故意殺人,致黃洋死亡,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依法應予懲處。林森浩是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又曾參與用二甲基亞硝胺進行有關的動物實驗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亞硝胺系劇毒物品,仍故意將明顯超過致死量的該毒物投入飲水機中,致使黃洋飲用後中毒。在黃洋就醫期間,林森浩又故意隱瞞黃洋的病因,最終導致黃洋中毒而死亡。
上述事實,足以證明林森浩主觀上具有希望被害人黃洋死亡結果發生的故意。林森浩關於其系出於作弄黃洋的動機、沒有殺害黃洋故意的辯解及辯護人關於其屬間接故意殺人的辯護意見,與查明的事實不符,均不予采納。林森浩因瑣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殺人,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林森浩到案後雖能如實供述罪行,尚不足以從輕處罰。辯護人建議對林森浩從輕處罰的意見,亦不予采納。
法院宣判,依照刑法規定,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成立,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反應
被害者父親
要把判決書放遺像前
黃洋的父母當庭痛哭。『殺人償命!終於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很是安慰!』黃洋的父親黃國強抹著眼淚說,『會馬上告訴其他親屬,並把判決書放在黃洋的遺像前。』
黃國強昨天晚上對記者說,黃洋是獨生子,考上復旦醫學碩士,曾是家裡的極大榮耀。從慘劇發生至今,林森浩的父親一共給他發了兩條短信,均流露出一個觀點,就是林森浩絕非故意投毒加害黃洋,而只是想開個玩笑作弄一下黃洋。全家人不可能接受這個說法,也不接受林家人的道歉。
記者昨天了解到,黃洋的遺體已於去年12月下旬火化,並在四川老家下葬。
願打一場索賠持久戰
黃洋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之前提起的民事索賠訴訟昨天並沒有宣判。黃國強說,從黃洋出事到現在,家裡已經花了11萬多元,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但他明確表示,要把民事索賠的官司打下去,願意打一場索賠的持久戰。
然而,在去年11月27日庭審時,林森浩的家人曾對記者表示,家裡的經濟條件同樣很差,林森浩的母親因為兒子的事情突發疾病,也需要大量醫療費。
投毒者父親
當庭表示不滿要上訴
昨天下午和晚上,記者試圖聯系林森浩的父親,但其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據悉,在旁聽宣判過程中,林森浩的父親一直緊鎖雙眉,聽到兒子被判死刑,他當庭大叫表示不滿。離開法庭後,林森浩的父親已經明確提出將要上訴,他表示,家人一直不相信林森浩是殺人凶手。
林森浩的一位親戚表示:『讀書這幾年,他回到家,一直都很孝順,很陽光,也很上進。對於黃洋一家,我們也深表同情和痛惜,但是法院這樣的判決,我們是絕對不服的。』
□對話
我就是一個很負面的存在
記者:在等待宣判的時間裡,你是怎麼度過的?
林森浩:一直在看書,主要是一些文學經典,因為我覺得以前讀理工科的書太多,這方面讀得少。我感覺我的思維有點『太直』,就是不懂得拐彎。有時候容易不考慮事情的後果,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很負面的存在。
記者:如果這件事可以重來,你會怎麼做?
林森浩:不知道黃洋的死訊前,還想著能不能得到他父母的諒解。後來知道他死了,「?」的一下腦袋就空白了,然後就什麼也不想了。
記者:有想過未來嗎?
林森浩:有肯定有,但很少,不會深入去想。因為我感覺我要麼死亡,要麼就是很長的刑期,不是我的意志所能夠決定的。
記者:你和黃洋到底有什麼樣的矛盾,令你想到用這樣一種方式對他?
林森浩:其實我跟他之間沒什麼矛盾。回想起來,我這麼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黃洋方面,還是我個人沒有把負面情緒調整好。這個負面情緒也不來自他人所說的被當眾批評等事情,而是來自我跟宿捨另外一個同學之間的關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覺,另外一個同學把腳放在床上來回動,發出沙沙的聲音。我當時在睡覺,就說哥兒們你輕點,沒想到他衝我來了句『沒動啊』。我當時就很憤怒。
我那段時間整個情緒很焦躁,同學打擾我睡覺了,我把這等同於他傷害我。既然他傷害了我,那我也傷害他。
記者:那為什麼跟別人的摩擦會牽扯到黃洋呢?
林森浩:當時我在對面寢室玩游戲,黃洋過來了,笑嘻嘻地拍著我身邊的同學說,愚人節要到了,要不要整人,很得意的樣子。我看著心裡很不順眼,就想著整整他。正好第二天我就要去實驗室,那裡正好有這種化學品,就想到拿這個去整黃洋。
記者:你預測的效果是怎樣的呢?
林森浩:就是他可能難受。我當時想的就是肚子不舒服,或者不適,具體其實也沒想,沒想到他會死。
記者:你曾在微博中表達過作為一名醫學院的學生應該懷有悲憫之心,為何在此事中卻突破了這一底線?
林森浩:傷害別人身體這種行為,當時來說,在我這裡不是一個底線。
底線,我覺得這些東西是需要學習的,做事的習慣方式、思維方式都是需要學習的。除非在很小的時候,在家庭環境中有強烈的反反復復的刺激,要麼長大之後自己學習,必須是經過反復不斷地強化。其實我父母不錯,但他們是農民,知識有限。一路以來,我的成績都還可以,可能有點自我,性格上有點孤僻。固執的人在別人看來就有點自以為是,我聽不進別人的觀點。
記者:你想對你的父母說些什麼?
林森浩:我想對父母說三個字,對不起。希望他們能夠忘了我。不管最終的結果是死刑還是漫長的刑期,都忘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