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大辦“白事”,鋪張祭奠,這些行爲雖然已經被絕大多數人認爲,是不符合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陋習。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認爲:喪俗也是一種歷史遺存,應該保護。本報與天津市民政局殯葬事業管理處共同設立的“引領文明綠色祭掃”專欄自開辦以來,就在市民中引起了共鳴。從昨天開始,這個專欄又新增了微博、微信、郵箱、信件等多種互動平臺,讓更多市民參與進來,燒紙、送路、放鞭炮等是“傳統”還是迷信?也成爲人們爭論的焦點。
張翔是“天津記憶”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和他的夥伴們通過微信和郵件與我們互動,提出了他們的觀點:“雖然我們致力於保護天津的文化遺產,留住城市的記憶,我們也在呼籲,讓那些能代表天津歷史和特色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留能傳承下去。但是,我們認爲,殯葬活動中有一些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而且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陋俗。所以,我們不倡導‘保護’。放鞭炮、撒紙錢、唸經、送路……這些行爲破壞環境又擾民,是不符合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
張翔介紹:在殯葬活動中,他們更接受莊嚴、肅穆的形式,以安靜代替喧鬧,以鮮花代替紙錢,在安靜的環境中追憶自己的親人,其實更是一種孝道的表現。記者任悅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