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如何解決城市核心區交通擁堵、人流密集的『通病』?向地下要空間或許是個好辦法。目前,天津開發區總長度3.6公裡的城市地下交通空間主體部分已建成通車,串聯起附近8棟摩天辦公樓、商業綜合體、地鐵站,記者昨天實地探訪了這個『地下走廊』。
開發區現代產業服務區是濱海新區的核心區域。早高峰時段,記者驅車行駛在繁華的第二大街上,不見堵車緩行,不聞急促鳴笛,只發現通勤車流井然有序,且每到路口,車流就減少了一些。原來,不少車輛從幾處地面入口『鑽』進了地下。
記者驅車從巢湖路與第二大街入口進入地下交通空間。『3.6公裡長的地下交通空間把巢湖路、第二大街、北海路、第一大街的長方形地下空間圍了起來。』同行的泰達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史國君告訴記者,車輛沿方形環狀通道單向循環行駛,既合理利用空間,又能減少交通事故。記者看到,隧道裡明亮整潔,牆面按春夏秋冬點染成不同色彩,以區分所處區域,讓人心情愉悅。
『地下交通空間總投資超過7億元,全部按「精裝修」設計。』史國君說。讓人吃驚的是,隧道圍成的空間內部是一個超大型停車場,共有近2000個車位,規模在全市數一數二。『這裡把已經啟用的4棟辦公大樓、伊勢丹百貨、綠游天地購物中心、泰食惠美食街和規劃建設的博物館、大劇院、地鐵Z4線站點等從地下聯結起來,十分便利。』史國君說。舉個例子,上班族從辦公室到附近商場吃飯,如果走地面,算上開車、等紅燈、繞行、停車等過程需要20分鍾;如果走地下交通空間,直線距離步行不到10分鍾。
記者看到,隧道的6個出入口還安裝了電加熱融雪裝置,冬天路面不結冰;地下空間頂部安裝了尾氣探測器,實時通風對流,不會感覺氣悶;各個部位安裝了數百個火警報警器、消防栓、高清攝像頭、擴音器以及應急通道,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處理各種事故,遠程疏導交通。
如今,把城市商務核心區交通搬到地下,解決擁堵等城市病,已成為世界許多先進城市的共識。濱海新區於家堡金融區等多個核心地帶也都在建設地下立體空間,以拓展城市的包容能力,為市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