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惠農資金“把關人”成“內鬼”,上至局長下至普通幹部都撈“油水”
記者從海南省紀檢監察部門瞭解到,在出事的基層涉農部門,上至局長,下至普通幹部,都能從申報、測量、驗收等環節撈到“油水”。原本比較嚴格的審批流程在基層卻成了“擺設”,甚至一些幹部協助不法分子“弄虛作假”套取補貼。
--收受賄賂,給虛假合同“放行”。2011年3月到4月間,海南省文昌市無業人員林某、崔某某等人虛構《土地承包合同書》,並持虛假合同書向文昌市昌灑鎮政府申報瓜菜大棚補貼。他們分別向時任文昌市農業局正副局長的符史軍和符永誠分別賄賂現金15萬元和5萬元,這兩名官員向下屬授意,向林某的大棚建設“開綠燈”。
文昌市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副局長張桂巖向記者介紹說,林某的大棚是違反了先批後建的規定,不能進入補貼程序,但是因爲有兩位局長的“照顧”,這些大棚順利地進入到補貼程序中。最終,這些大棚在沒有完工的情況下,就順利騙取補貼197.04萬元。案發後,符史軍和符永誠都被“雙開”。
--擅自篡改數據,虛增面積套取補貼。據介紹,大棚補貼程序中,有關部門要對其實際佔地面積進行實測覈查。就是這樣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成爲貪腐的“漏洞”。海南屯昌縣國土局土地交易與技術服務中心陳某負責運用GPS技術勘測大棚面積,在收受了9萬元“好處費”之後,他擅自篡改測量數據,僞造了虛假測量圖,虛報面積95.28萬畝,使得補貼資金135.81萬元被騙取。
--驗收“走過場”,“廉政爲民”成表演。海南省東方市農業局副局長文敬東以及科員蘇敏等人收受該市大發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的賄賂,在驗收大棚時本應測量檔型、整體質量、面積和鋼管重量,但是文敬東等人在不清楚整體質量是否達標的情況下,僅憑大發合作社提供的大棚造價預算材料,就在驗收單上標註合格。更爲諷刺的是,文敬東在被調查前夕,還在全市預防涉農資金領域職務犯罪專業培訓課上大講廉政爲民的道理。
海南省審計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審計過程中,弄虛造假的工程之多令人震驚,全省只有昌江縣一個大棚施工單位提供了真實造價合同,而其他建設工程中,發現了大量假合同、假髮票和虛增面積。瘋狂的權力尋租直接導致大量財政資金流失浪費。
原本是國家惠農資金的“把關人”,卻成爲不法分子“侵蝕”這些資金的“幫兇”,衆多農業幹部落馬讓不少紀檢幹部唏噓。“貪賄和瀆職是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受賄的動機就不會這樣去瀆職,權錢交易在這裏面很明顯。”張桂巖說。
農資項目報批存在“送錢快批,不送不批”現象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很多大棚的補貼資金是高於造價的,不少企業以此賺取差價,而一些真正需要擴大生產、平衡收支的合作社和農戶卻在審批過程中處處受阻、遲遲拿不到補貼。
海口市紀委一名幹部表示,在2012年查處的該市農業系統部分幹部受賄的腐敗窩案中就發現,農業補貼資金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餡餅”,“給誰都是給”,在項目報批過程中存在“送錢快批,不送不批”的現象,有的行賄資金佔補貼資金總額的30%到50%,監督手段完全失靈。
文昌市檢察院幹部崔強表示,由於農業系統人員較少,內部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利益共同體,違法違紀問題得不到有效監督。
記者採訪時瞭解到,雖然農業部門不少審批事項已經下放至市縣,簡化了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批時間。但限於基層工作事物繁雜,人力少,加上部分幹部和公務員素質不高,經常出現敷衍了事現象。根據規定,所有專項資金的開支至少經過3個以上的部門把關,但仍然出現政府職能部門間的內控失效。
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認爲,權力過於集中,極易形成權力尋租空間,涉農補貼的申請、審查、批准、發放等多個環節,往往都是由少數幾人甚至一人完成的,而系統內監督又通常以報表或自查的形式進行,造成監督失靈。
崔強表示,這種涉農案環節比較多,必須健全涉農補貼的相關監管制度,各個環節從嚴把關,把權力放到法治的籠子裏,從嚴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