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科技創新惠及羣衆健康
南開區中醫醫院王凡
“治未病”不僅可以減少醫療衛生的負擔,而且可以站在時代發展前沿,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引領和激發社會需求,直接或間接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現圍繞“以科技創新惠及羣衆”主題,談談醫療科技創新在推動“科技南開”建設中的作用。
不斷鑽研,創新發展“治未病”學科。如何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有效避免由於醫療造成對人體的內在損傷,是我努力探索與研究的方向。南開區中醫醫院在二級中醫醫院中率先成立了中醫“治未病”中心,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與康復工作。
找準需求,着力提高“治未病”療效。我們把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運用於當今醫學健康領域,積極開展“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防病治病新模式。從人體在先天稟賦與後天影響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個體體質類型差異入手,進行健康、亞健康、疾病、康復各個不同時期的中醫藥干預,從而達到減少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紮根社區,讓“治未病”成果惠及居民。充分發揮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指導中心的作用,將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理念在全區範圍內進行普及推廣。對全區200餘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中醫“治未病”規範化培訓,使轄區居民可在社區直接獲得規範的中醫藥養生保健及醫療衛生服務和就醫指導,有效緩解了“看病難”問題。作爲一名醫藥衛生戰線的工作者,爲有效提升轄區居民健康,我提三點建議:一是加大對醫藥科技創新的投入。建議設立醫藥衛生專項科研基金,充分調動醫務工作者的科研積極性。二是完善中醫醫院人才隊伍培養模式。利用南開區中醫醫院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平臺,積極參與各級人才培訓,沿用“傳幫帶”具有中醫人才培養特色的模式,提高理論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同時,根據辨識體檢、健康諮詢調理門診和傳統療法中心3個部門的不同特點,進行系列培訓。每年在全區醫療行業範圍內開展“治未病”繼續教育項目,建設“治未病”培訓基地。三是加大中醫“治未病”健康生活理念的宣傳推廣力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設有關“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定期邀請專家宣講;在社區設立健康宣教基地,定期邀請專家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講座,利用媒體宣傳養生保健知識,體現中醫健康理念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