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當1984年10月,第一根定線樁深深紮進原塘沽長蘆鹽場三分場的泥土中時,沈潛在藍圖中的天津開發區,還只有33平方公裡的規劃土地。而三十年後,當我們翻看最新版的泰達宣傳冊時,象征泰達區域的綠色標記已遍布天津市的南北東西。此刻,泰達總體規劃面積已達408平方公裡,是三十年前的12.4倍。除了從最初的33平方公裡鹽鹼灘涂發展而來的東區外,泰達還擁有西區、南港工業區、中區、北塘企業總部園區、現代產業區、逸仙科學工業園、微電子工業區、南部新興產業區、泰達慧谷等九個園區。它們如同一顆顆棋子,匯聚成泰達在區域發展中乘風破浪的珍瓏棋局。
區域統籌聯動促就出泰達快速發展的燦爛圖景。定位准確、規劃清晰、特色鮮明的空間格局,正為泰達的持續發展提供著廣闊載體。
近年來,南港工業區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西區進入躍昇發展新階段,東區功能形象全面提昇,城區清新靚麗文明,濱海新區核心區形象充分呈現。現代產業區、微電子、逸仙園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橕。精心規劃設計泰達慧谷,將成為承接高科技項目的重要載體。著手啟動建設南部新興產業區,將成為承接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而隨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而劃歸泰達的輕紡經濟區(現開發區中區)和北塘經濟區(現北塘企業總部園區),正向著區域重要經濟增長點發展目標闊步前行。
未來,泰達將繼續完善『東提、西快、南進、北拓』空間總體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滾動開發、適度超前』、『規劃先行,發展接續』的原則,統籌考慮泰達和各區域土地、產業、項目資源現狀和前景,在明確各區域的功能定位、綜合配套、發展時序和重點工作的基礎上,形成規劃清晰、指標科學、特色鮮明、資源統籌的良好格局,構築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的先進產業與新型城市綜合體。
東區
發展定位
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和科技研發轉化基地,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的先進產業和新興城市綜合體,濱海新區重要的核心區和標志區

『東區原來是塘沽長蘆鹽場三分場,是鹽田,收獲之時鹽堆如山。』這是『老塘沽』們記憶中的泰達前生。三十年,時光如東逝之水,洗去了這片土地曾經的模樣,又用櫛次鱗比的廠房、高廈,將曾經的荒灘點化成一座高端產業聚集區、一座宜居生態新城區。
在誕生之後的若乾年中,寬敞的馬路串聯起一棟棟廠房,便是泰達街頭景象的全部。但隨著區域的轉型昇級,以及工業發展必然帶動的配套需求,曾經的工業新城開始向綜合性城市快速蛻變。
在『十二五』時期,東區一方面配合產業優化昇級,有序調整優化空間布局,提昇城市載體功能;另一方面,則努力建設宜居生態城區,國際社區、居住配套區、商業配套等設施建設相繼完成,居住、交通、教育、醫療、社區服務等配套設施不斷優化。
近年來,服務外包園、國際生物醫藥園、研發孵化園等一批核心載體在東區建成,助推區域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泰達現代服務產業區(泰達MSD)三十三層的玻璃窗向外眺望,映入參觀者眼簾的是一片由國際甲級寫字樓『繪』成的繁華都市景象。『目前C區寫字樓的出租率已超過90%,今年3月加推的G1座寫字樓更是供不應求。』天津泰達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史國君介紹,愛信精機、搜狐視頻、58同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進駐。
『騰籠換鳥』是開發區新一輪發展中的亮點。走進位於天津開發區第二大街的融科大廈,保留的水磨石地面還能讓人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樓初建成時的風采。但如今這裡已不再是政府職能部門的辦公場地,而是服務小微型電子、文化創意及服務業的科技載體。
『我們立足創業企業的需要,在不改變原有結構的基礎上,每層設立了企業免費使用的會議室,還在地下打造了一個600多平方米的餐廳。』天津泰達科技發展集團園區管理部部長潘朝光介紹,因為定位准確,現在已經吸引了六七十家企業進駐。今年秋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廈考察時稱贊這裡聚集了人纔、智慧和創業激情。
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定不移地推動東區轉型昇級,發展最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和科技研發轉化事業。
而智慧城市有望成為這裡的新標簽。『我們將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將東區建成產業最高端、功能最完備、環境最優美的核心城區。
西區
發展定位
濱海新區高端制造業基地,開發區近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

每當津濱輕軌剛剛駛入濱海新區之時,車廂裡的人們都會被車窗北側一片屹立於荒灘之上的繁華工業區所吸引,這裡便是開發區西區。十一年前,這片土地作為開發區的土地延伸、產業延伸、管理和服務延伸,成為泰達人第二次創業的新戰場,以高標准規劃、高起點開發、高效率運作的『高』姿態迅猛崛起。到2013年,西區歷經十年建設,成功邁入貢獻躍昇期,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200億元,比2012年實現翻番。
西區率先推進先進制造業區域建設,通過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打造汽車、裝備、電子、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聚集地。今年11月投產的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之一,未來可年產變速器120萬臺。
目前,以新一代運載火箭軍、民品項目為代表的航天產業,以長城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項目、大眾變速器項目為代表的汽車制造產業,以維斯塔斯、東汽風電、新興重工項目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以金耀生物科技項目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以富士康、三星電機、天津七一二通訊廣播項目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行業正在西區加速聚集。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西區還在積極提昇區域的生產、生活配套能力,使產業發展和配套服務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為完善西區生活配套,泰達於2013年提出涉及居住、醫療、商業、交通、教育等領域24項舉措,相關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全面提昇西區的生活配套設施,提昇區域員工的生活舒適度。
西區中南組團鄰裡中心,不僅擁有餐飲、超市、藥店、服裝飾品、數碼產品等售賣場所,還具有美容等生活服務功能,可以滿足長城公寓附近員工的一般消費需求。在醫療方面,隨著長城汽車企業門診部和西區綜合性醫院,在今年相繼投入使用,西區已經建立起了包括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家企業醫務室和1家企業門診部、1個區域綜合性醫院在內的、相對完善的區域醫療配套保障體系,可以有效滿足區域內員工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未來,西區還將建設一個功能更加齊全的商業綜合體,讓區內企業的員工不用出西區,就能享受到電影、KTV等更加完善的休閑娛樂服務。
今後一段時期,西區將繼續加快生活配套建設進度,營造良好的居住、交通、醫療、商業環境;壯大產業規模,加強項目服務,推動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和投產運營。預計2016年,西區工業產值將達到2500億元左右,成為開發區近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
南港
發展定位
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國家能源儲備基地、現代化冶金及裝備制造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海洋經濟示范區

2008年,為深化落實國務院確定的將天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確定了『雙城雙港』為核心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南港工業區正是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南港工業區管委會負責人看來,開發建設南港工業區有利於優化天津港口布局、破解港城矛盾、壯大港口規模、建設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為天津市推動石化產業大發展、承接重大石化項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昇級打造新的平臺,為天津市『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創造新優勢。
五年的時間,開發建設者們攻堅克難、一往無前,迅速形成了百支隊伍、千艘船舶、萬人會戰的建設場面,使南港工業區的開發建設突飛猛進。在這片新生的土地上,如今,200平方公裡的土地雛形已現,擁有了32.1公裡海岸線的深水大港,區內新建道路通車裡程百餘公裡,形成完善的區域給排水系統,市政管網、水電氣熱等能源設施日趨完善,具備重大項目建設保障條件。
在招商引資方面,南港工業區累計簽約項目49個,總投資約1415.1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1個,投產項目9個。目前,殼牌潤滑油項目已建成試生產;中石化320萬方國家原油儲備庫等項目已完成罐區主體施工。托普索、中石化LNG等項目建設順利推動;中俄煉化項目經中俄雙方高層商定,已確定開、竣工時間表,並完成可研編制。
在開發建設之初,南港工業區就全力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引入了國際化工行業的先進理念——『責任關懷』,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園區和園區內企業為主體承諾實施『責任關懷』的專業化工區。南港工業區還堅持項目招商前期審查機制,嚴格執行環保、安全『一票否決』制度,從源頭上做到本質安全。此外,還積極開展增殖放流、人工魚礁、景觀綠化等工作。
預計到2020年,南港工業區將完成工業總產值3000億元左右,成為濱海新區和全市最大的經濟增長點。
『三小區』
發展目標
現代產業區將重點發展汽車、電子等主導行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逸仙科學工業園將積極利用首都資源,成為特色鮮明的科技型園區;微電子工業區將繼續深化『聚焦三星』戰略,建設電子產業聚集地和科技型園區
上世紀90年代,泰達和兄弟區縣合作先後開發建設了微電子工業區、逸仙科學工業園、現代產業區。這些飛地園區的建設,為泰達進一步的大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地資源,也提供了開創新優勢的重大機遇,也為泰達從更廣的范圍與兄弟區縣開展合作提供了新平臺。
坐落於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的微電子工業區,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區域配套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發展勢頭強勁。園區2.32平方公裡土地,卻吸引投資總額超過20億美元,在『超集約化』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工業園區前列,成為韓國三星、日本羅姆、阿爾卑斯、美國丹納赫、埃塞克斯、瑞士ISA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及其配套企業雲集的IT產業生產基地,帶動形成移動通信、電子映像、LED新光源三條產業鏈,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低投入、高產出、高收益』的發展之路。2013年園區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470.32億元,同比增長33.7%,約佔開發區18.19%。
逸仙園科學工業園地處天津市武清區,位於北京和天津兩座國際大都市之間,京津走廊的中間位置。背靠綜合排名第一的國家級開發區,逸仙園在發展制造業的道路上,走得穩健、紮實。如今,園區已建立起電子通訊、汽車配件等多個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年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當前,園區正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充分依托京津科技發展帶資源,加快向科技園區轉型,提昇園區發展動力,實現『產業昇級』,建設『智慧園區』,努力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研發與戰略轉移的首選之地。
現代產業區坐落於濱海新區北部核心,是泰達向北的延伸,規劃用地面積15平方公裡,致力於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和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濱海新區創新型科技新園及循環經濟先導區,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以科技研發、文化商業等第三產業為輔助產業,互為促進、聯動發展的綜合性現代產業區。目前,這裡已經聚集卡博特高性能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嘉吉食品(天津)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天津售後配件配送中心項目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
新載體
發展目標
中區將成為新能源、新材料及輕型裝備、節能環保等高端產業基地,繼西區之後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北塘企業總部園區將與東區融合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和高端研發轉化新載體;南部新興產業區將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泰達慧谷將與現代產業區統籌建設發展,成為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泰達的發展空間,近年來不斷拓展。原輕紡經濟區、北塘經濟區的劃歸、南部新興產業區和泰達慧谷的規劃建設,都為泰達今後發展儲備了寬廣的施展天地。
『開發區中區發展空間大、基礎條件好,我們對其充滿期待。』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要在其原有定位的基礎上,調整發展目標和規劃,延伸天津石化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石化下游產業鏈條;延伸開發區主導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相關行業。推動高檔輕工紡織、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輕型裝備制造行業及相關要素市場擴大規模,提昇能級。要理順體制機制、確定開發模式,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招商,明確建設進度,加快開發步伐。舉全區之力,將中區建成繼西區之後接續發展的主要經濟載體,到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
『北塘經濟區經過4年開發建設,功能、環境、形象基本具備,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要將北塘經濟區整體納入東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其空間資源、生態宜居資源、樓宇資源的作用,與東區品牌資源、產業資源和科技資源深度融合,有力促進中小企業總部、科技小巨人的聚集和發展,建成現代服務業和高端研發轉化的新載體。
『泰達慧谷』將把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科技環境充分融合,形成全新的經濟中樞和科技中樞。『慧谷』外形類似人類的大腦,佔地面積5.17平方公裡,東臨漢沽新城,南接中新天津生態城,與泰達現代產業區隔河相望,規劃總建築面積630萬平方米。『泰達慧谷』將采用一核多組團的組織結構,設置區域中心,集辦公研發、展覽展示、商務酒店、休閑娛樂於一體,以專業化的配套設施滿足入區企業和區域人纔的需求。同時留出彈性區域,以促進各產業的融合發展。
南部新興產業區位於天津市的正南端、濱海新區的西南部,是泰達的南部拓展區、濱海新區新興產業的先導區、天津開發開放的南大門。園區給泰達未來發展預留了載體空間。未來將依托天津港及天津南港的港口物流優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制造業、研發轉化及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