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幾年,跟房地產有關的暴富新聞屢見不鮮。在拆遷中獲得巨額補償的『拆二代』,在很多人眼中是『幸運兒』。輕易到手的巨額財富也讓不少『拆二代』成了不思進取的『寄生蟲』。然而日前,武漢的一名青年卻用行動表明,『拆二代』並非都是『紈?子弟』,只要懷揣一顆善心,他們的財富會讓更多人受益。
這名青年叫作陳卿,他用拆遷所得的35套房產創辦一家社區養老院,該院佔地3700平方米貫通兩棟樓,是目前武漢市最大的民辦社區養老院。
陳卿有很多標簽。2008年,家裡5000多平米的房子被拆,從而得到補償160萬元及4000平米房產,被稱為『拆二代』;陳卿還有著另一面,海歸、勤奮創業者、民辦養老院院長。陳卿說,他的夢想是努力讓住進自己養老院的老人們老有所養。
說起辦養老院的最初動機,陳卿說是緣起父親。之前家裡條件很差,陳父忙著討生計養家,每月沒有時間陪在爺爺奶奶身邊。1986年爺爺奶奶相繼離世,成了陳父一輩子的遺憾。後來家中拆遷,父子便萌生了辦養老院的念頭。為了支持陳卿的事業,陳家上至陳卿父母,下至妹妹陳潔,幾乎一家人全都投入到了養老院事業中。
從中國的現實來講,創辦養老院本身是個明智的選擇。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空巢老人增多。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越來越多的老人需要得到除子女之外的特殊照顧。陳卿創辦的養老院不正是中國所需要的嗎?
陳卿的妹妹曾赴澳大利亞讀書,如今回來幫哥哥管理養老院。澳大利亞的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兄妹兩人的努力,或許將讓更多『拆二代』明白財富可以很有『正能量』。
把拆遷得來的錢用於創辦養老院,而不是用來揮霍,這是陳卿勝人一籌的地方。陳卿如果能夠用心經營,在造福社會的同時,也會為自己帶來財富上的收益。利益有私利和公利之分,有著公心的人自然是可敬的人。但如果能在公利之外,也滿足了自己的私利,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