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朝陽里社區27年的志願服務歷程中,志願者們每一次服務、每一項善舉,甚至是提個醒、搭把手的小事,都蘊涵着鄰里守望的自覺,閃耀着助人自助的精神。”近日,朝陽里社區居民、新興街志願者協會朝陽裏分會會長楊建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多年來,朝陽里社區志願者通過與時俱進地開展“三送”“三關愛”等活動扶危濟困,受到社區羣衆歡迎,“爲百姓分了憂,爲政府助了力。”
從“老三送”到“新三送”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百姓生活必需品供應相對緊缺,排長隊購冬煤、買冬菜成爲許多老年人、殘疾人和雙職工們最頭疼的事。”楊建華說,朝陽里社區服務志願者分會組織志願者,與街辦事處機關幹部一起發起了以“送煤、送菜、送爐具”爲主要內容的“三送”活動,“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老三送’。”
據介紹,如今就業難、就學難、就醫難成爲困擾社區困難羣體的主要問題。“爲此,朝陽里社區服務志願者分會將‘老三送’升級爲以‘送崗位、送知識、送健康’的‘新三送’活動並發展延續至今。”楊建華說。
設扶危濟困愛心資金
據介紹,2002年,志願者標兵王文源(已故)、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創始人之一董光義(已故)等6名志願者,約定每季度每人捐款100元,作爲社區扶危濟困愛心資金,委託社區居委會管理並資助社區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殘疾人、困難學生和突發疾病人羣。2003年,新一屆志願者理事會在社區建立起捐贈扶危濟困資金長效機制,經常參與捐款者開始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幾十人。“愛心資金累計受到捐款7.6萬元,支出5.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1名,累計救助社區困難羣體110人次。”
劉愛珍就是該資金的受益者之一。2005年,劉愛珍與愛人離婚,一個人帶着13歲的孩子,搬進了朝陽里社區一個14平方米的夥單。就在劉愛珍爲生計一籌莫展的時候,王志仁等社區志願者敲開了她的家門,積極捐款捐物,還聯繫居委會爲她辦了低保,找到了工作。同時,社區志願者還啓動了扶危濟困愛心款,每年資助一萬元,供劉愛珍的孩子完成學業。如今,劉愛珍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開展“三關愛”活動
據楊建華介紹,爲滿足社區空巢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和“老雷鋒”們(作出突出貢獻的老年志願者)的不同需求,朝陽里社區分會還開展了“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用項目化的形式,讓志願服務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