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整天盼着呢,咋猛地就來了!” ——習近平回樑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回訪
據“新華社發佈”客戶端報道,冬日裏,暖陽下。得到消息的鄉親們都跑到習近平當年修淤積壩的地方去迎接他,簇擁着他到了村支部的院裏。“260多個村民都擁到習總書記的身邊拉話話,那場面真讓人感動。”石春陽說。
習近平回到當年曾經住過的窯洞,和當時的房主人手拉手聊天,還看了村裏新栽的蘋果樹。石春陽特意提到,習近平和村裏每個大家族都一起合了影,給每戶人家帶來了年畫、對聯、米、面、油、肉等年貨。

更令村裏人驚訝的是,在村史展館,習近平站在那張當年村裏年輕後生送他上清華前的集體合照前,一一指着當時的小夥伴,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瞭解每個人近況。
這張多少有些泛黃的照片拍攝於1975年10月8日,是村裏年輕後生們送他到延川縣城後,臨時起意照的。照片中的其他13個人有當時的黨支部成員,也有和習近平一起勞動生活的普通村民。
歲月滄桑,當年的“後生”都已變成了60多歲的“老漢”。照片中的樑玉福、樑有華、武玉華、呂能勝、鞏振軍和張清遠已經作古。看到健在的7位,習近平“仍然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甚至小名”,石春陽感慨地說。
在這次出乎意料的重逢中,7位村民和習近平“都說上了話,都照過了相”。

話都是老話,情卻是真情。
“近平一見面就叫我的小名‘開會’,”68歲的鞏政富高興地說。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習近平還記得當年曾經經常和鞏政富摔跤,而且還是常摔常贏。“近平還問我‘你的眼睛年輕時就不好,現在看來咋都這樣了麼!’我告訴他一隻眼睛已經看不了!”老人說到這裏,難掩激動。
握着張衛龐的手,習近平說:“張衛龐,你就沒有變嘛!一會兒到你家去!”張衛龐回憶說:“聽說我也有蘋果園,他又說‘一會兒再看看你家的果園!’”
樑玉金說:“總書記見了我說,‘你上次可去過我家呢。’我回答他說,‘是呀,你婆姨還給我做飯吃了!’”
1994年,呂侯生右腿患骨髓炎久治不愈,當時習近平在福建工作,得知情況後專門寄了500元路費,讓他去福州看病,病情好轉後回陝北,又給了2000元。後來病情惡化到太原截肢並安裝假肢,習近平聞訊後支付了全部醫藥費,並囑咐當地幹部幫助照顧他。今天一見面,習近平就問起呂侯生腿怎麼樣了。“我告訴他‘平地走路還行,幹不了重活了!’我們倆一個坑上睡了好幾年,近平待我可好哩,爲我這腿費了不少心!”
樸實的陝北鄉親也沒忘給習近平送上家制的禮物——三雙繡花鞋墊。“他最喜歡我家的鞋墊了,一有機會我就讓人給他捎幾雙,這次給他的鞋墊裏專門繡了‘常回家看看’,希望他常回來。還送給彭麗媛一雙‘幸福好運’!”
農家飯
院子里人多,都圍着習總書記說話。習總書記的前任村支書記樑玉明來晚了,好不容易擠到跟前,習近平一眼看見他就叫起他的小名“王栓”,並與他熱情相擁握手。樑玉明說:“近平當年總在我家裏吃飯,我就給他說‘你先忙着,我給咱們回家準備飯去,一會兒到家裏吃飯’。”
上山看完村民的果園,習近平一家人來到樑玉明家。典型的農家小院,已經頗有節日氣氛,大門貼上了大紅春聯:“和睦堂中永生財,厚德門裏常載福”。習近平和石春陽、呂侯生、張衛龐等圍坐在一起,吃着樑家的年茶飯:油糕、雞肉、羊肉、酸菜、餄餎、南瓜……都是地道的陝北農家普通飯菜。樑玉明說,“他可是吃了不少的酸菜和南瓜!”

一邊吃,習近平一邊瞭解村民現在的生活。鞏振福告訴習近平:“現在吃的白麪饃饃白米飯!家家都有蘋果樹。當年你在這裏7年都沒吃過一頓白米飯。”
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在陝北這個小山村度過了整整7年。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從開始拿的公分還不如婦女高,到成爲一個壯勞力,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裏山路不換肩。這裏鄉親們也關心他、愛護他,幫助這個按現在標準看還是離不開家的少年,從不會做飯,到學會了做麪條、蒸糰子,還會了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兒。

樑家河,成爲習近平成長、進步啓程的地方。這個“吃苦耐勞的好後生”“有知識、點子多”,逐漸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在這裏,習近平入團入黨,還擔任了他人生第一個“官”——大隊黨支部書記。
“今天,近平讓樑家河人一定要和以前一樣,本本分分地做事情,做一個合格的樑家河人。”石春陽說。
今日樑家河
如今的樑家河,許多土窯洞都變成了平房。在文安驛移民搬遷的社區裏,樑家河村民小區有4棟6層水電暖齊全的樓房,今年4、5月份就能入住,社區裏還有幼兒園和小學。村裏還栽了蘋果樹,今年開始掛果了。通過治溝造地,增加了不少的良田。

村民們靠種糧食、種蘋果,搞養雞養豬,收入不斷提高。現在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9160元,今年他們的目標是超過1萬元。

石春陽說,樑家河是習總書記下鄉插隊的地方,他提出的“八項規定”一向就是他的做法。我們樑家河人就是應該本本分分做人,用自己的雙手把產業搞好,讓村民們都富起來,實現習總書記2014年給我們的信中“日子越過越紅火,村子越建越美麗”的要求。我們不能想着沾總書記的光,而是要努力爲總書記增光。

延川縣委書記劉景堂說:“習總書記回鄉就像走親戚,對村民就像親人!真是太感動了!共產黨的幹部就要像總書記一樣,不忘本,不忘根,心裏始終裝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