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期間,每天有十餘趟動車從天津出發,載着旅客走南闖北。這些動車“下了班”,就會回到位於西青區曹莊附近的天津動車運用所,這裏就是它們的家。爲保證動車運行安全,技術、質檢、乘務、調度等18個班組的上百位“家庭醫生”要在它們回家後進行全方位的檢查整備。
寬敞的檢修庫、整潔的檢修線、精密的檢修臺……昨天,記者來到動車的家,被一眼望不到頭的動車所檢修庫所震撼。這裏是一個全封閉庫,全長近500米,在縱向並排設置的長長軌道橋上,停泊着多輛正接受檢修和保養的動車。
“從入庫檢修到上線運行,每一組動車都要歷經‘足底按摩’‘沐浴更衣’‘通經活絡’等多道工序。‘足底按摩’就是對動車組底部輪軸進行傷痕檢測。‘沐浴更衣’就是車體的內外部清潔,座椅頭套更換、吸污等。‘通經活絡’就是對動車組所有的運行部位通過儀器掃描檢測。一整套程序完成後,動車組才能安全上線。”動車運用所黨總支部書記楊振喆邊介紹邊帶領記者來到一列正在接受“足底按摩”的動車前。
擡起動車車輪,一臺帶有多組滑輪的機器吸附到車輪外沿,另一端,在探傷機顯示屏前,探傷工劉坤正在收集和分析探傷數據。“動車經過長時間運行,車輪和鋼軌摩擦,疲勞裂紋用肉眼不一定能觀察到,需要通過探傷機系統檢測。別小看這臺設備,哪怕是1毫米的微小裂紋都能檢測得到。”劉坤說,“這趟列車是在京滬線上運行的,一共16節車廂64個車輪,檢測每個車輪需要18至20分鐘。我們24小時不停歇,需要四個班次才能將這組列車車輪檢修完畢,任何微小的裂紋都不能放過。”
在旁邊檢修線上,一位機械師傅正拿着手電筒下到檢修站道里對車底進行檢查。“一節車廂就有上千個釘子,得一個一個地看,8節車廂要花40分鐘才能看完。”記者發現,機械師傅不時會按下手電筒上的一個按鍵,“這個手電筒具有拍照和錄音的功能。”師傅告訴記者,開始檢修作業和結束的時候都要進行錄音,中途對哪些部位進行了檢修,也需要拍照和錄音,以便後期進行分析。
春運期間,動車運用所的檢修任務量大增,以往需要三到四天的檢修任務,現在兩天就要搶出來。對此,一線工作人員毫無怨言,能夠讓列車平安運送旅客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