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習大大多次在演講中強調『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甚至進一步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當舉例說明中華文明奉獻給世界的重要理念時,習大大常常會提到『道法自然』這個概念。比如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裡、比如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講話中。確實,『道法自然』,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造福人類的思想經典。
(一)儒道
『道法自然』出自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道德經》,此書又稱《老子》。在前面的『學習經典』系列中,我們也論述過,《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有學者就認為:儒家思想,是屬於中國的;而道家思想,是屬於世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儒家學說,是根植於中國傳統社會農耕文明發展而成的倫理道德體系,它論述的都是具有極強的可實際操作性、可社會化推行的行為准則,它探討的都是非常生活化的、人情化的價值准則。儒家思想,與其說是一門哲學,不如說是一種倫理。所以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他的學術是關心社會需求。
道家學說,與儒家思想恰好形成反動和補充,它是超越社會化要求、關乎自然規律、放眼大道之行的一門哲理。所以老子騎上青牛從函谷關出走,他的學問不限定在關內與關外。
正因為儒家思想是便於社會化踐行的,所以它具有一種驗證性;
正因為道家思想是超於倫理性限制的,所以它具有一種俯矙性。
(二)家
如果說,文化思想的意義,歸根到底,是在建立人的精神家園,那麼:
儒家思想建設的『家』,是社會中的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化家園;
佛家理論追求的『家』,是靈魂中的家,是『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心靈皈依家園;
道家思想尋找的『家』,是自然中的家,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全人類家園。
當然,儒釋道三家,在中國文化的中和共生、包容並蓄的特點中,早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彌合,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各家共有的價值觀念,這個思想我們以後還會專門論述。
——所以,雖說是儒家思想更具中國風貌,但它的中庸、忠恕等理論卻更可以走向世界、適於未來;
雖說道家思想更加全球化,但它的玄之又玄、可道非道的思維又更貼合中國式的道骨仙風。
如同被稱作『中華第一圖』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看似靜止,實則永動。儒道兩家,陰陽互動,觀其往復,化成天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哲學精神。
(三)道
而在中國文化的哲學精神中,『道法自然』就帶有這樣一種循環往復的動感。《老子》第二十五章裡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運動是在效法地,地的運作是在效法天,天的運轉是在效法『道』,『道』的運行是在效法自然。——那麼,人、地、天、道,老子眼裡宇宙中的這『域中四大』,其實都是在效法自然。
老子這段話,本意是在論述什麼是『道』。『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簡而言之,『道』就是萬事萬物之所以能生生滅滅的客觀規律。
道,是規律,所以說『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道,還是規矩,所以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老子》之所以又稱《道德經》,『道』與『德』是它極為重要的思想核心。『道』的作用如此之大,重要到『可以為天地母』,所以老子纔說『道』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但是,這樣偉大的『道』、這樣哺育著全世界的『道』,老子居然在最後總結說,『道』也不是萬物的頂端,它也有效仿對象,就是自然!
(四)法自然
『自然』,又是什麼?
首先,『自然』,簡單理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運行法則、大自然中的周行往復,就是『道』,就是世間規律,就是至高道理。人類最終要懂得的、要敬畏的,就是要向大自然學習,人道合於天道。
這很好理解,比如現代科學上越來越多的仿生學,就是『道法自然』的一種實際案例。
其次,『自然』,不僅是『大自然』,更是『自然而然』的意思。『道法自然』,具體來說,就是要符合每種事物『順其自然』的狀態、要順應每種事物『自然而然』的規律。
如果能順勢而為、把握規律,那就是走在了事物發展的大道上,就能事半功倍、就能因勢利導:
比如,國家治理之道,就是能符合人民的美好願望、能順應民眾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以民為本』,就是『無為而治』;
比如,教書育人之道,就是能啟發學生自有的興趣潛能、能促發人心天然的光明本性,那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明德自新』;
比如,文明前進之道,就是能弘揚時代性的文化特色、能提煉可發展的價值觀念,那就是『鼎故革新』、『與時俱進』,就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所以,『道法自然』,當我們走在了規律之上,就會感覺大道至簡,『道』是如此自然的一種存在。
故曰『道不遠人』,無所不在、周行不怠的『道』,是我們安放心性、體嘗自然、輕安自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