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清明假期本市迎來祭掃高峯,3天祭掃人數累計將達到100萬人次。相較之傳統祭掃方式,生態環保葬、植樹葬、海葬等新型“綠色殯葬”方式更受歡迎。
102位逝者生態葬
102位逝者的骨灰昨日落葬在永安公墓“全免費生態環保安葬區”。從2010年開始,每年清明期間,本市都在永安公墓舉辦多場“全免費生態環保安葬”儀式,已有近3000名逝者的骨灰以這種環保方式“入土爲安”,生態葬是將逝者骨灰與特製骨灰盒一起葬入草坪,經過數月自然降解,融入土地。今年清明期間,報名這種生態環保葬的家庭數量激增,“生態葬”在原計劃基礎上又增加了場次和每場的數量。
91具骨灰植樹葬
昨天,在天津憩園裏,54個家庭植下了春天裏的一片新綠,他們爲91具親人骨灰舉行植樹安葬,待小樹成林會給城市增添濃蔭,還可以防風沙,更可給後人留下濃濃的思念。天津憩園正門兩側開闢了6000平方米植樹區,包括銀杏、紫葉李、元寶楓、榆葉梅、海棠、蜀柏等名貴品種,其中海棠是新增加的樹種。榆葉梅會開出粉色及桃紅色的花;紫葉李會開出潔白的花,秋天會結果實;元寶楓會開出紅色的花朵;蜀柏則四季常綠;銀杏會開出黃色的花朵。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植樹葬安放去世親人的骨灰,既環保,節省空間,又可觀賞。
131人渤海灣掃墓
131名市民昨日參加了隆重的“海上掃墓”,他們在天津塘沽渤海灣撒落花瓣,向逝者寄託哀思。當年,這些市民將親人的骨灰撒向渤海灣,今天他們面對碧波以花瓣寄託哀思。“這裏沒有墓碑,只有碧波萬頃,親人真正的豐碑在我們心中。”市民張先生說道。本市自199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200餘次骨灰撒海活動,撒放骨灰1.3萬具,直接參與的家屬兩萬餘人。今年清明期間,從3月21日至4月4日共舉辦了5場骨灰撒海儀式,爲方便親屬悼念逝者,民政部門特意組織了海上掃墓。
集體共祭擴大範圍
今年,“都市文明、集體共祭”活動也增加了舉辦場次並推出循環場,參與的市民更多了。爲了倡導這種祭掃新方式,民政部門還嘗試將集體共祭活動推廣到社區和高校。市第一、第二殯儀館分別設置了文明祭奠區,凡不燒紙、不放炮的市民可以免費使用,同時還設置了天堂寄語、時空郵箱等文明祭掃設施。
相關新聞
感人事蹟無私精神
他們沒有被人忘記
除了祭奠親人,市民也沒有忘記烈士和一些可敬的人。截至目前,天津市烈士陵園接待的公共祭掃就有200餘場,接待的各界市民達到6萬人次。昨日,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師生們就來到這裏祭掃先烈,並將這裏定爲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天津憩園的白方禮老人紀念雕像前放滿了鮮花。他已去世10年了,但感人的事蹟與無私的精神仍被世人緬懷。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學生特意前來追思這位可敬的老人。2008年,自籌資金拍攝電影《白方禮》的天津人李佳倫也特意來給老人掃墓,他說:“雖然老人走了10年,我們天津人還記得他,還在傳承老人的精神,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本市多所學校的少先隊員到永安公墓祭掃人民音樂家王莘,少先隊員們伴隨着熟悉的《歌唱祖國》的歌聲,向王爺爺獻花、行禮。在薊縣元寶山莊內的生命紀念公園,不少人來悼念把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的逝者。天津鶴童護理院的工作人員特意來爲當年院裏的3位老人祭掃,其中就有國際第37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桂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