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天津市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年)》出爐,本市列出三年的時間表,將從醫療服務模式、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措施、醫療服務環境、醫療服務風貌等方面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到2017年,本市將實行急慢分治、縱橫交錯的分級診療服務網絡;二甲以上醫院將擁有無線網;五成門診患者通過預約就診;急診患者將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處置。新報記者李佳萌實習生張銘凱 製圖張馳
《天津市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年)》出爐
探索急慢分治
分級診療模式實現“縱橫交錯”
三級醫院將逐步轉診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慢性腎病等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層醫療機構實施治療、康復、護理、複查、隨訪,緩解三級醫院就診壓力。加強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目錄的銜接,滿足患者需求。
2015年年底 力爭完成10個醫療服務聯合體建設,基本形成醫聯體內部縱向雙向轉診機制。實現上級醫院檢查結果用於同級或下級醫院參考,鼓勵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
2016年年底 探索以綜合大醫院爲龍頭的醫療集團模式,暢通醫療集團內部轉診渠道。鼓勵建設康復醫院和護理院。
2017年年底 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轉診機制運作成熟,實行急慢分治,三級醫院逐步轉診的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康復、護理、隨訪等,形成縱向分級診療服務模式,醫學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和醫療洗滌中心等發揮功能,形成橫向分級診療服務模式,編織搭建縱橫交錯的分級診療服務網絡。
急診患者按病情
輕重分級分類處置
實行急診患者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處置,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創傷、急危重孕產婦等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先救治、後繳費。
2015年年底
以心肌梗死規範化救治項目爲試點,探索院前院中的醫療信息互通和銜接。
2016年 初步形成院前院中的銜接機制。
2017年 基本形成較爲成熟的院前院中醫療服務對接模式。
2017年三級醫院
推進日間手術
2015年年底 所有的三級醫院實行臨牀路徑管理,三級綜合醫院不少於15個專業60個病種開展臨牀路徑;三級專科醫院不少於10個病種開展臨牀路徑管理;二級綜合醫院不少於10個專業40個病種實施臨牀路徑管理;二級專科醫院不少於8個病種開展臨牀路徑管理。
2016年年底 部分已有臨牀路徑的病種和手術的醫院將開展日間手術探索,實現入院、術前檢查、術前討論、手術、術後康復等環節之間無縫銜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2017年年底 三級醫院50%的出院患者進入臨牀路徑。二級醫院70%的出院患者進入臨牀路徑,入組後完成率不得低於70%。三級醫院推進日間手術,二級醫院開始探索日間手術。
二甲以上醫院
將建無線網
今後,門診等候、預約診療、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手術前後的患者,可以通過新媒體、微平臺、告知單等多種形式提供提示服務。通過診室內記賬、診間結算、手機等移動設備支付,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掛號、繳費、取藥排隊時間。
2015年 本市二級甲等以上醫療機構,構建無線網絡環境。選取部分試點地區及醫院,開展移動自助就醫APP項目。
2016年年底 完善“市-區-社區”三級網絡體系,在部分試點區縣開展區縣級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影像、檢驗檢查等信息的互傳互認。
2017年 五成門診患者將預約就診,實行“預約優先”。二級以上醫院爲基層醫療機構預留足夠的號源用於轉診。通過網絡、電話、窗口、診間、社區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提供預約診療服務,完善自助預約、掛號、查詢等服務。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2017年年底,全市二級醫院達到二級標準,三級以上醫院達到三級標準,三級甲等醫院達到四級標準。
普通病房
實際護牀比不低於0.4:1
按照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要求配備護士,普通病房實際護牀比不低於0.4:1,重症監護病房護患比爲2.5-3:1,新生兒監護病房護患比爲1.5-1.8:1。
2015年年底 三級醫院全院護士數量和實際開放牀位數的比例以及病房護士數量和實際開放牀位數的比例分別達到0.8:1和0.6:1;二級醫院全院護士數量和實際開放牀位數的比例以及病房護士數量和實際開放牀位數的比例分別達到0.66:1和0.44:1。
2016年年底 臨牀護理崗位護士佔全院護士比例不低於95%。普通病房實際護牀比不低於0.4:1,重症監護病房護患比爲2.5-3:1,新生兒監護病房護患比爲1.5-1.8:1。
2017年年底 各個醫療機構門(急)診、手術室等部門根據門(急)診量、治療量、手術量等綜合因素科學測算護士數量和需求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