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減少了事前審批事項,天津將如何加強市場監管?北方網新媒體記者5月5日從天津市市場監管委瞭解到,天津將進一步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從實施“一個平臺管信用”到試點“兩個隨機、一表共用”機制,“全方位”強化市場主體事中事後監管。
近260家失信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一個平臺管信用”是天津創新市場監管的重要舉措,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線後,企業可通過維護信用記錄贏得良好商譽,社會公衆也可實時監督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信用”成爲了天津市場監管體制的亮點之一。截至目前,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已錄入387.84萬條數據信息,包括市場主體登記備案信息、行政許可信息等,全面展現了市場主體信用基本狀況。
在錄入信用信息之後,市市場監管委可以通過即時信息抽查發現問題。日前,該委在抽查後,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應公示未公示信息、登記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兩類失信行爲,近260家失信企業被依法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河西區市場監管局企業監管科科長仲地介紹說:“在對企業即時信息抽查結束之後,我們就組織執法人員按照抽查結果,對轄區內19家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逐一覈查,確定無法取得聯繫後,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目前,天津各類市場主體“年報”工作也在有條不紊進行中。仲地介紹說:“網上報送年報對企業來說,從時間、程序上減輕了負擔,但在誠信和自律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的抽查對失信市場主體起到了震懾作用,因此,在年報工作結束後,我們還將繼續進行抽查,逾期不報或信息不實等也會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中,用信用手段來約束市場,加強監管。”
濱海新區試點“兩個隨機、一表共用”
作爲天津行政機關雙隨機抽查聯合檢查試點,濱海新區已制定了《濱海新區行政機關雙隨機抽查聯合檢查試點工作方案》,並率先開展雙隨機抽查聯合檢查行動。
據介紹,雙隨機抽查聯合檢查行動是市市場監管委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濱海新區範圍內隨機抽取60戶信用風險等級分類爲“良好”的企業,作爲被檢查對象。濱海新區區屬各單位隨機確定本單位參加檢查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照市級各行政機關彙總的185項抽查檢查項目目錄,確定檢查項目,統一檢查表格制式,對企業集中實施現場檢查。根據檢查情況,依法進行處理,通過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
市市場監管委企業監管處副處長黃雁東介紹說:“在濱海新區試點的‘兩個隨機、一表共用’抽查機制,是本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一項創新舉措,市場監管將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也爲全市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模式積累經驗。”
創新監管方式 “全方位”管市場
從推進信用信息公示全覆蓋、實行信用等級分類監管、實施隨機抽查聯合監管到實行跨部門信用激勵和懲戒,天津正在從多個方面加強市場主體事中事後監管的力度。下一步,天津還將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拓展職能部門信用信息公示的廣度、深度,並逐步覆蓋司法審判信用信息、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實現“一個平臺管信用”。
同時,天津將制定實施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辦法,把市場主體信用風險等級分爲良好、警示、失信、嚴重失信四個類別,通過網絡公示平臺向社會公佈,各行政機關依據風險等級實施分類監管。按照守信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處處受限的原則,建立從市場主體准入到退出的全過程信用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事中事後監管工作。(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