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熱心腸的王姐
在下瓦房街福建路社區,提到社區再就業情況,43歲的勞動保障協管員王威如數家珍,對下崗失業人員動態變化了然於心。她及時宣傳國家勞動保障政策,用真心、愛心傳遞着社會對失業人員的關懷,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王姐”。
爲了給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機會,王威全面掌握轄區內的下崗、失業、單親、低保四類人員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經常入戶走訪,跑企業、尋崗位,熱心爲下崗失業人員牽線搭橋,實現再就業。社區裏50多歲的張大哥孤身一人,沒有生活來源,找工作多次被拒,生活很消極。王威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爲了幫他儘快走出陰影,炎炎夏日,她到處跑單位,找崗位,終於打聽到附近一家銀行招聘保安,急忙推薦了張大哥,上了歲數的人不容易被接納,對方果然立刻拒絕了。考慮到這份工作對張大哥的重要,爲了讓其樹立生活的信心,正患着重感冒的王威不顧高燒未退,一趟趟跑,拖着病體反覆與銀行的人事科長溝通,並將張大哥在小區的良好表現和願意做好這份工作的決心告訴了對方,銀行的領導被王威的真誠與執着感動了,終於同意錄用。當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張大哥時,老張當場就哭了,說這麼多年都沒有人這麼關心過他,做夢都想不到會得到這個崗位,一定好好幹……第一次發工資,他特意趕到居委會表示感謝,並拿出20元錢要捐給社區的貧困學生。
這就是王威日常工作的一個片段,很平凡、很普通,卻充滿溫情。
做好愛與愛的傳遞
最近,福至里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劉伯偉特別忙,除了平時的工作,他還要爲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創業培訓等做準備。
57歲的劉伯偉曾是一名管理人員。2011年,成爲了一名勞動保障協管員。第一天上崗,劉伯偉就想:既然幹了這項工作,就要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幹好每一件事。幾年來,他爲社區72名失業人員辦理了靈活就業社保補貼,讓“零就業”家庭及“4050”人員享受到了實惠。爲讓無技能人員走上工作崗位,劉伯偉經過多方努力,組織他們參加了免費就業技能培訓,爲社區965人辦理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爲了給有需要的人解決實際困難,劉伯偉常常是入戶服務。75歲的劉大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多次住院,行動不便,老人生活困難,孩子不在身邊,無人照顧,劉伯偉瞭解情況後,主動上門幫助老人辦理醫藥費報銷;市社保基金對本市85歲以上退休老人進行養老金領取資格覈查,轄區有許多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劉伯偉都是入戶爲他們進行資格認定;他主動上門爲雙職工家庭的孩子辦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爲他們的家庭築起防護牆。常常,他會爲爭取一個崗位風裏來雨裏去地跑,爲覈實信息不分晝夜地忙,爲了讓羣衆享受到政策一遍遍耐心地宣傳。幾年來,劉伯偉不知道加了多少班,吃了多少苦,但他知道,勞動保障協管員提供的點滴幫助也許會改變一個家庭的狀況,他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也許就是一個家庭的大事,是一個受益者的大事。在劉伯偉的努力下,4名失業人員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勞動保障工作不是簡單的找個崗位,是與廣大居民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愛與愛的傳遞。”劉伯偉如是說。
時刻想着羣衆
44歲的張婕是南華里社區工作站的一名勞動保障協管員,最近正在積極參與籌備春風行動招聘會,爲下崗人員找工作。
7年前,正值人生的美好年華,張婕失業了,輾轉了幾年,不惑之年時,張婕擁有了現在這份勞動保障協管員的工作。有過來之不易的體會,張婕對失業人員盡心盡力地服務。幾年裏,她以就業困難對象幫扶爲重點,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爲主要內容,全身心投入就業困難幫扶,使39名下崗失業人員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她爲就業困難人員制定個性化的援助方案,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技能培訓、提供職業指導和崗位信息。40多歲的賈女士離婚後帶着上學的孩子生活,因爲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沒有經濟來源,沒有房子,戶口落在妹妹家,靠妹妹、妹夫接濟生活。因爲沒有錢,很多年沒繳納社會保險,賈女士非常着急。張婕瞭解情況後,顧不上自己的孩子需要輔導功課,利用業餘時間,登門爲賈女士宣傳講解勞動保障政策,針對其特殊情況制定了合理的幫扶計劃,使其實現了靈活就業,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張婕又與居委會積極協調,爲其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享受到一定的住房補貼,使賈女士減輕了經濟負擔,緩解了家庭困境。
爲了能切實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困難,張婕對這些家庭進行逐一走訪,瞭解到低保家庭的劉先生長期失業,身體不好,家中兩個孩子,一個上學,一個剛從部隊退伍復員回來沒有工作,一家人全靠愛人打零工維持生活。張婕及時把河西公共就業人才中心的微信號和招聘信息送到他家,並把公安河西分局正在招聘巡防員的信息告訴他,他的兒子得到這個信息後,準備好資料報名參加面試,最終通過政審,走上自己所喜愛的工作崗位。一家人非常感謝張婕。
工作3年了,張婕很熱愛這份工作。她說,只有時刻想着羣衆、心裏裝着下崗失業人員,才能真正爲他們解決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