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從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3年最高檢開展全國檢察機關查辦和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工作以來,截至今年5月,各級檢察機關共查辦涉農和扶貧領域職務犯罪28894人,佔同期檢察機關立案查辦職務犯罪總人數的22%。而今年7月至2017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為期兩年的集中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
涉農扶貧職務犯罪多發
最高檢職務犯罪預防廳副廳長陳正雲表示,當前涉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處於易發多發態勢,並呈現『小官涉貪』明顯、窩案串案嚴重、貪污侵吞突出、發案環節集中的新特點。
特點1 職務低、發案率高
記者了解到,這類小官涉貪的職務犯罪呈現出職務低、發案率高的顯著特征,多發生在縣、鄉、村三級,涉案人員包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會計、村出納等『兩委』成員和村民組長等村組乾部,鄉鎮站所工作人員和部分縣級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其中科級以下工作人員和村組乾部佔了較大比例。『一些省的村「兩委」負責人案件超過整個涉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半數,有的市、縣更高達70%至80%。』陳正雲說。
特點2 『抱團』腐敗
此外,一些涉農扶貧的職能部門與使用單位之間、國家工作人員與申請人之間、村委成員之間等相互勾結、團伙作案,『抱團』腐敗,共同侵吞國家涉農扶貧的政策性補貼和專項資金。這一領域職務犯罪的查處,往往是突破一案,帶出一串。如廣西檢察機關立案的276件涉農案件中,共同犯罪83件;安徽省蕪湖市檢察機關近年來查辦的涉農惠民職務犯罪案件中,窩案、串案佔這類犯罪立案總人數的84.52%。
特點3 『雁過拔毛』
近年來,國家對農民生產生活實行一系列財政補貼,但一些基層乾部利用手中權力,『雁過拔毛』。據介紹,2013年以來,檢察機關共在涉農和扶貧領域查辦貪污犯罪16385人,佔該領域職務犯罪涉案總人數的56.7%。據檢方掌握的情況,此類犯罪的發案環節主要集中在登記申報審核、項目審批立項、專項款物管理、質量監管認證、補貼發放、檢查驗收等環節。其中,專項資金的申報審核、資金管理和項目驗收三個環節尤為突出。
檢察系統將開展專項工作
針對上述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昨天通報稱,從今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為期兩年的集中懲治和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
陳正雲表示,此次優先查辦三種情形的職務犯罪案件:犯罪金額巨大、損失嚴重的職務犯罪案件;犯罪金額雖不大,但情節惡劣、涉及面廣、危害利益眾多,易誘發群體性事件、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職務犯罪案件;惠農扶貧資金審核管理發放或項目審批過程中發生的優親厚友、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嚴重不作為、玩忽職守,導致資金被挪用、騙取、套取、揮霍等瀆職犯罪案件。
在重點案件方面,最高檢要求把支農惠農財政補貼中的職務犯罪案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職務犯罪案件,農村社會事業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農村『兩委』和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中的賄選、破壞選舉等職務犯罪案件作為重點。在重點人員上,要求堅決查辦涉農和扶貧職能部門、鄉鎮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村級『兩委』乾部、村民小組長、會計等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該項工作,將集中查辦一批影響惠農和扶貧政策落實,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同時大力開展涉農職務犯罪預防,促進鄉村治理機制的創新和完善。最高檢近期將下發工作方案,作出統一部署和具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