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8月14日下午,當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見到59歲的張玉蓮時,她已經一天一夜沒合過眼了。
在開發區二小安置點,一面貼滿了尋人信息的牆格外惹眼,“尋人、潘汝華”“遠大外牆的馮廣傑,看到信息請及時與親人聯繫” ……每一張紙背後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張玉蓮是一名“尋人”志願者,她所做的事情,是幫助失散的人們和親人團聚。“只要有需要,我們就行動。”張玉蓮說。
從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8.12瑞海公司爆炸事故發生之後,剛剛從廣州回到天津的張玉蓮剛聽到這個消息,沒有猶豫就立即從北辰區的家中出發,奔赴開發區二小安置點。在這裏,在廣州從事很多年志願服務的張玉蓮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
“我是13日上午到安置點的,這裏需要幫助的人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張玉蓮說,“剛來到這裏的時候,我和其他的志願者一起,幫忙搬送物資、維護秩序。”
沒過多久,張玉蓮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發生事故之後,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自己的親人是否平安。從張玉蓮到達安置點那一刻開始,幾乎每時每刻都能看到焦急尋找親人的市民,他們的心情讓張玉蓮感同身受。“我非常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事故發現之後,最着急的就是家人是否平安。”於是,張玉蓮覺得,或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自己來做。
於是,從13日中午開始,“尋人信息”開始被蒐集,在開發區二小教學樓的一面牆壁上,成爲了市民發佈“尋人啓事”的地方,數十條尋人信息在這裏發佈,一張張白紙上,寫着要尋找的人的姓名、體貌特徵和聯繫人電話。張玉蓮就在這裏“堅守陣地”,一天一夜沒有動過地方。爲了給市民提供便利,張玉蓮和志願者們還準備了紙筆,每一條尋人信息都仔細登記後,然後在張貼在牆上,方便來來往往的市民查看,除了有在安置點裏的市民前來登記的信息,志願者們到其他安置點服務的時候,也自發地開始蒐集各種尋人信息,然後細心登記覈實好,帶回到開發區二小安置點中。每收到一條信息,志願者們就自發行動起來,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將尋人信息傳播開來,同時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
從13日中午開始,每條尋人信息經過上百次的轉發迅速擴散開來,短短的一天時間,這面小小的“尋人牆”已經幫助5個家庭找到了失散的親人。魏琳是開發區二小的一名志願者,正是通過這手寫的“尋人啓事”讓她找到了失散的母親。這一瞬間,張玉蓮高興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爲了讓前來尋找親人的市民都能最快地瞭解信息,張玉蓮一直守在這裏,一步也不敢離開。到了深夜,偶爾纔打個盹。一有前來問詢的人,她就立即起身,熱情地幫助他們登記信息,然後通過各種方式將信息擴散開來。
在衆多的尋人信息中,有一條尋找消防隊員的信息格外令人揪心:“胡樂、男、天津港公安局消防大隊五支隊”,令張玉蓮遺憾的是,儘管志願者們盡了最大力量轉發信息,截至目前,還是沒有這名消防隊員的消息。“消防戰士在前線奮戰,他的家屬一直和他聯繫不上,非常擔心,我也覺得特別着急,覺得自己沒幫上忙。”張玉蓮說,“接下來,志願者們正在尋找傳播更爲廣泛的渠道,希望能夠早日收到這名消防隊員的消息。
對於年近六旬的張玉蓮來說,她的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然而30多個小時的堅守,她並沒喊過累,“我覺得有一股動力在支撐着我,我有責任、有義務來做這些事情。”張玉蓮說。(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晁丹 付文超 董立景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