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雨天正是需要水產養殖戶密集巡塘的時候,可在近日的降雨中,北辰區東趙莊村三百多畝水產養殖基地的池塘邊卻幾乎看不到養殖戶的身影,原來,是這裏剛剛推廣應用的水產物聯網系統有效降低了養殖風險和勞動強度,讓養殖戶從容應對陰雨天氣。
走進東趙莊村水產養殖基地的辦公室,牆上的兩塊大屏幕格外顯眼,這就是物聯網水質在線監測平臺。基地裏有八個露天養殖池塘共三百五十畝,每個池塘裏都安裝了監測探頭,能實時測出池塘水體的PH值、溶氧量和水溫這三項基礎數據,並無線傳送到信息管理平臺從屏幕上顯示出來,數據實時更新,一目瞭然。養殖基地負責人趙國維說:“陰天下雨,咱隨時從屏幕上觀察各池塘的水質變化,是哪個池塘有問題,咱可以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這時,趙國維發現二號池塘的水體溶氧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他馬上給池塘管理員打了個電話。
陰雨天氣會給水產養殖帶來不利影響,容易導致魚蝦出現應激反應。按照傳統的養殖方法,養殖戶在巡塘中發現了問題,需要先對養殖水體採樣化驗,看看到底是哪項數據出現問題,然後再“對症下藥”,可農時不等人。北辰區養殖業發展服務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魏建軍說:“你得現場採樣,到化驗室化驗,出結果也得一個小時左右。你再快點,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你知道得死多少藻類?會產生多少毒素?會產生什麼影響?它有可能就導致整個池塘缺氧,造成(魚蝦)翻坑。”
而水產物聯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數據,省去了以前採樣化驗的時間,養殖戶看到數據變化不正常了,能趕在魚蝦出現應激反應之前及時採取措施,做到無病先防。魏建軍說:“給你的反應時間更快,養殖風險也降低了,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
現在,三百多畝池塘的管理工作,僅需要八個人就能輕鬆完成。
據瞭解,去年,東趙莊村水產養殖基地引進了全區第一套水產物聯網系統,在幾十畝池塘裏試用成功之後,今年夏天又進一步引進設備,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目前,這裏養殖的淡水魚和南美白對蝦長勢旺盛,中秋節之前就能以高品質出塘上市,豐富市民的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