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塔里木河畔到阿爾泰山下,一項項民生工程、一批批產業項目、一處處工業園區或加速規劃,或開工建設,或建成使用。新疆各族羣衆從一個個可觸可感的援疆工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真實地享受到援疆項目帶來的“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
民生爲先溫暖人心
老百姓得到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實惠
“美麗的雪山下,有一座校園,就是我的家……”張峯正在喀什地區英吉沙第二小學宿舍收拾行李,門外有人唱起了他作詞作曲的校歌。開門一看,是五年級的古澤麗·努爾和另外兩名同學,他們要把這首歌當做臨別的禮物。
張峯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謝莊小學音樂教師,去年作爲援疆教師赴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支教一年。
來到英吉沙二小後,他整理音樂器材時奇怪地發現,幾年前山東援助的電子琴等音樂器材居然還沒有開封。一問才知道,學校沒有音樂老師。“學校偏遠、基礎薄弱,連語數外這樣的主課老師都很難配齊,更不用說音樂老師了。”學校領導很無奈。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學校裏怎能沒有音樂課呢?”張峯先把那些沒有開封的電子琴安裝好, “電子琴社團”“吉他社團”“豎笛社團”“小白鴿合唱團”也隨之組建起來。歷時一個多月,張峯創作了一首校歌,結束了英吉沙第二小學建校56年沒有校歌的歷史。
兩年前,援疆幹部於迅從黑龍江佳木斯市來到富蘊縣。“這裏太大了,居民分散,大部分還以遊牧爲主,基礎設施薄弱,醫療條件相當差。”
隨着一批先進的儀器陸續到位,援疆醫生和當地醫生共同協作,當地醫療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很多患者無需再輾轉到烏魯木齊就醫。
富蘊縣醫院副院長、援疆醫生吳豔彬告訴記者,富蘊縣當地70%以上的居民都是哈薩克族,他們沿襲着傳統的遊牧生活,逐水草而居。醫生們除了在醫院坐班,還自加壓力揹着醫藥箱去山上尋找牧民,爲牧民支起流動的就醫點。
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終被放在援疆工作的首要位置,援疆資金不斷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2010年以來,95%以上的援疆資金被用於市縣以下基層,73%的援疆資金被用於2767個民生工程建設,老百姓得到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實惠。
立足長遠重在“造血”
百姓致富能力、新疆自我發展能力快速提升
“跟過去單純的人才支援不同的是,我們在教育援疆過程中,更注重輸出整體教育經驗和理念,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山東省援疆指揮部人才處副處長李春光介紹。
日照援疆教師莊須文剛到麥蓋提縣實驗中學時發現,當地很多教師照本宣科,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爲轉變教學理念,莊須文積極倡導教學管理改革,實施級部管理,制定了級部考覈方案,最大化地發揮處室的工作指導、督查和評估作用,使各項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一個學期後,校長對莊須文的工作高度肯定。
2010年以來,19省市已將74.4億元援助資金用於教育項目,先後選派3000多名教師來疆支教,累計爲受援地培訓教師4.82萬人次,援疆教師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升了受援地教學管理綜合水平。
喀什市的深喀大道,阿圖什市的崑山產業園……在新疆,從很多新建地標建築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不少中東部省市與新疆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見證着祖國邊疆的發展與變化。
喀什地委副書記、廣東援疆前方工作指揮部總指揮方利旭告訴記者,新一輪援疆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堅持“輸血”與“造血”、“硬件”與“軟件”、“支援”與“互利”相結合。如今,一大批優勢項目紛紛落戶,一個個產業園區、新型城鎮加快建設,拉動了新疆經濟高速增長,新疆經濟社會發生顯著變化。“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經濟總量都有了顯著提升,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具有新疆特色的產業初具規模。”
記者從新疆發改委獲悉,截至2014年,在新疆和19個援疆省市共同努力下,已累計引進4880個經濟合作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達6825.98億元,宜化、徐工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新疆,大衆汽車、三一重工產業園等一大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交流交往增進交融
援疆幹部把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等引入受援地區,與當地幹部互幫互助
肩挑兩擔、身兼兩職的方利旭說:“雖然廣東援疆幹部由指揮部統一管理,但我們每個人都融入了地方,與地方各族幹部羣衆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在新疆,不僅隨處可見各地援疆民房、學校和醫院,還時常可碰到“融”在地方幹部、羣衆中的援疆幹部。
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19個對口援疆省市和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共選派6786名援疆幹部進疆工作,爲新疆發展注入了新力量。同時積極組織培訓新疆各類幹部人才77.62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幹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援疆幹部就是要幹有利於團結的事,說有利於團結的話。”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總指揮徐紀平認爲。日常工作中,他要求每個援疆幹部都要參加所在任職單位的重要會議,主動將援疆工作進展提交給地方黨委,在融合深度上不斷加深,和人大、政協、統戰部門協作,每年組織基層調研,深入瞭解新疆實際,接地氣、去官氣。
2010年以來,19個援疆省市建立了相關市區縣與82個受援縣市的結對關係,民間力量、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等紛紛關注新疆發展。
現在,新疆孩子到內地讀高中已經不是新鮮事,僅廣東省就有30所學校承辦“內地高中班”,在校生總數6000餘人,約佔全國內高班學生總數的1/6,歷屆畢業生幾乎全部考上大學。而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湖北省1100名黨政幹部與1100戶羣衆結對幫扶,援疆幹部即使結束任期離開新疆,聯繫也從不間斷。
“援疆工作極大促進了新疆與內地交流交往交融,新疆人民充分認識內地情況,內地羣衆也對新疆風土人情有了全面瞭解。”方利旭說,廣大援疆幹部把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等引入受援地區,與當地幹部互幫互助,成爲推動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精神動力。
截至2014年底,19個對口援疆省市共實施援疆項目4139個(不含兵團),撥付援助資金470億元,佔“十二五”援疆規劃總量的83.3%;累計完工項目3700個,完工率達87%,5年的援疆任務已完成超過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