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及時作出的科學決策。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必須創新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列寧視爲“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恩格斯曾經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國經濟改革指導思想一直存在着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還是新自由主義指導之爭。新自由主義在經濟領域主張全面私有化,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以及拉美國家進行的以“華盛頓共識”爲基礎的經濟改革,就是這種新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華盛頓共識”就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爲經濟範式和政治性綱領的主要標誌,西方一些國家不遺餘力在全球推行這種模式,一些發展中國家將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奉爲經濟改革圭臬,盲目崇拜西方經濟理論,結果導致經濟衰退,新自由主義給他們帶來不是福音而是全球氾濫成災。反觀中國,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爲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原理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中國經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現“中國奇蹟”,魅力四射,“北京共識”逐步爲世人所認可。
構建中國經濟學的話語體系,就必須創新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爲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這爲我們構建中國經濟學指明瞭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準確把握時代主題,緊跟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潮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寬廣的視野和巨大的理論勇氣,制定了一系列重大而正確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決策,提煉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觀點。當前理論工作者亟需要根據實踐的要求,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努力揭示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把握經濟發展的新規律,提出新的經濟學命題,修正過時的經濟學論斷,及時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形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便指導我們今後的經濟工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們如何面向“中國問題”,書寫“中國版”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的問題層出不窮,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我們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國自己系統的經濟學說,構建中國經濟學的話語體系,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堅持理論自信,就必須創新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許多重要的理論成果,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這是堅持理論自信的基礎。但同時也必須承認,與時代和實踐的要求相比,目前政治經濟學研究和創新還有明顯差距。一是基礎理論的研究比較薄弱,對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大經濟理論系統化不足,許多重大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經驗提煉不夠,重大的高水平的學術成果比較有限。二是研究方法上熱衷於用抽象的定理、模型和公式去裁剪我國經濟改革的現實,盲目崇拜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囿於西方學術話語體系。
隨着經濟全球化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自信,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走出國門,展示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魅力,向世界其他國家和人民分享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經驗,爲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進步以及人民福祉貢獻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