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北辰區雙口鎮後丁莊村通過土地流轉統一發展無花果特色種植業三年來,村集體收入翻倍提升,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成爲產業工人後,村民收入快速提升,在小康路上大步邁進。
數九寒冬,正是農閒季節,而後丁莊村無花果種植基地卻是一番忙碌的耕作景象,在二代節能溫室裏,無花果樹剛剛進入休眠期,正是冬季管護的時候,樹歇了人不能歇,村民們緊鑼密鼓地剪枝、追肥,爲來年打基礎。在單體面積一萬平方米的陽光連棟溫室裏,無花果樹下套種的十幾種葉菜都是長勢旺盛,還有青蘿蔔和冬筍已經進入採收期,村民們忙着收菜、運菜。冬閒變冬忙,這是後丁莊村統一流轉土地,發展無花果特色種植業的新氣象。正在忙碌耕作的村民張永明說:“過去冬天時候在村裏,你就哪有太陽哪‘貓’着去,農業冬天能幹嘛?現在我們這冬天乾點活是給無花果打基礎,再一個月月還得開工資呢!”
後丁莊村地處北辰西部偏遠地區,有耕地三千五百畝,曾經以玉米、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種植爲主,村民們一年到頭忙活下來,一畝地收入也不過一千塊錢。二零一二年,村裏新的“兩委”班子上任後,一心想着引進種植新品種,帶領大夥脫貧致富。經過多次外出考察,並在中國農業大學專家教授的幫助和指導下,村裏選中了無花果樹。無花果味道香甜可口,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目前在我國栽植面積小,效益較高,而且還有發展休閒採摘農業的潛力,種植前景廣闊。可引進新品種就意味着擔風險,村民們都不敢冒然嘗試,在這種情況下,村集體主動把試種風險承擔下來,決定在村裏流轉五百畝土地,統一發展無花果樹種植。村幹部們開始入戶做村民工作,通過鼓勵政策打消他們的顧慮,推進土地流轉。後丁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立江說:“如果說土地在農民手裏邊,每家二畝地三畝地,農民收入基本就是在幾百塊錢,好的上千塊錢,如果村集體能夠把大夥的地集中在一起,發展現代化規模種植,試了咱就有可能行!所以咱就要試試。一開始流轉的時候,困難也比較大,因爲土地都在村民手裏,延包三十年不變,只有靠政策才能讓他積極地把土地入進來。怎麼辦呢?就開始補償入股的形式,一年我們村集體保證你有一千塊錢的收益每畝地,然後你可以到合作社工作,可以拿到固定工資,到年底還可以享受固定分紅,就這樣當年有一大部分村民就都流轉了。”
2013年,村集體流轉整合了五百畝土地後,緊鑼密鼓啓動建設了三十多座二代節能溫室,引進六萬棵無花果樹苗,又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把流轉土地的村民們吸納進合作社,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種起了無花果樹。二零一四年夏天,無花果樹頭一年進入產果旺期,就以每斤三十塊的高價暢銷市場,還吸引了大批京津地區的遊客前來採摘嚐鮮。張立江說:“通過這兩年多可以說成功了,農民收益也提高了,接待的採摘遊客也越來越多了,二零一二年的時候村集體收入只有兩萬五,二零一四年發展到了三百萬元的收入。”
2015年,後丁莊村乘勢而上,又建設了兩棟單體面積一萬平方米的陽光連棟溫室,大面積繁育無花果樹苗,擴大種植面積,並利用無花果的驅蟲原理髮展無花果和蔬菜立體套種,豐富採摘品種。後丁莊的名氣一天天大了起來,村集體收入進一步增加,社員們每月也拿起了固定工資,收入翻倍提升。張永明曾是村裏出了名的困難戶,全家人的收入只靠幾畝玉米地,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進入合作社成爲產業工人後,很快摘掉了貧窮的“帽子”,生活有了明顯改善。他感慨地說:“現在這日子好多了,一個月我們全勤工資兩千三,就等於我一個人二畝地一年的總投入,我這歲數掙這個錢就燒高香了,我沒想到!我們這裏有一句話就是,科技興農,無花有果,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