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北京、上海等地近日對多家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的商家情況進行了抽查,發現部分介入上述外賣平臺的外賣餐廳的證照信息與實體不符。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11月份在線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達到64.3億元,環比增長8.7%,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不少網絡巨頭都在進入這個市場,但由於網絡餐廳進入門檻較低,許多商販爲了節省成本,租用小門店甚至無門店進行餐飲製作,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一方面外賣APP平臺對進入平臺的餐廳沒有嚴格審查,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還缺乏對平臺點餐的相關法律約束,不合格商販可以進入訂餐平臺。此外,網絡訂餐平臺的特殊性,也給行政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一些挑戰。此前各地對包括“餓了嗎”、“美團外賣”等多家外賣平臺也發現,普遍存在外賣平臺資格審覈合格率較低,許多餐廳的證照信息與入網信息不相符,甚至有許多入網餐廳爲僅製作外賣的作坊,還存在殭屍證、假證騙人的現象。
專家表示,外賣平臺商家豐富,容易吸引消費者,所以小型外賣平臺會放低商家的准入門檻,這也是搶佔擴大市場的一種做法;目前我們國家應該在這一方面從嚴監管,一旦食品網絡交易平臺對入住商家的身份審覈不嚴,准許沒有合法資質的機構介入平臺,網絡食品交易平臺也應承擔一定的行政處罰責任。消費者若在購買服務中遭遇到不合格產品或者不安全食品時,也應該直接追究具體經營者的侵權責任或者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