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眼下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市烹飪協會專家劉鳳梧、營養專家閻連慶提醒,市民在平常做菜時,除了要知道哪類食物更有營養,如何搭配食材更加健康外,也別忽視烹飪前的一些準備程序,別讓食材中的營養成分在不經意間“溜走”。
蔬菜別先切後洗
一些人會先把菜切好後再洗,但這樣做,蔬菜裏所含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就可能會溶到水裏,造成營養成分流失。而且,蔬菜切好後再衝洗,表面殘留的農藥和泥土就有可能會侵入食材。因此,做菜前應該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幹後再切。
果蔬不要全削皮
很多人擔心果蔬表皮有農藥殘留,習慣削皮後再烹調,比如茄子皮、西葫蘆皮、蘿蔔皮。事實上,有的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葉綠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等多種營養物質,削皮後再吃其實丟掉了很多營養素。如果怕有農藥殘留,可以使用清水浸泡、用力搓洗等辦法。
食材別切太細碎
民間有俗語稱“食不厭精”,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菜並不是切得越細碎越好。切得塊越小,其在接觸空氣和熱鍋時營養素損失就越厲害。此外,一些營養物質會隨着蔬菜汁液而流失。有時人們爲圖方便,提前三四個小時就會把食材切好,這樣做會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維生素B族丟失。
醃肉時勿亂用鹼
爲了讓肉菜口感更加嫩滑,一些人習慣提前將肉切成片或絲,然後用小蘇打等鹼性物質醃製一下。但鹼性物質會使肉類所富含的蛋白質發生變性,使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因此醃製肉類食材時,可以用鹽、胡椒粉、料酒、蛋清和澱粉等將肉片或肉絲抓勻,然後炒熟,這樣可以保住肉類食材中的營養成分,並且提升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