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大紅衣戴“聚寶盆” 過年就圖個紅紅火火
天津紅絨花 吉利物變藝術品
天津人過年喜歡紅色是出了名的,不僅要穿上一身紅,而且頭上還要戴上一個“聚寶盆”,這就是指紅絨花。絨花在天津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天津的民俗生活緊密相連。
從最初爲討吉利而應時出現,到後來發展成爲了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絨花在天津得到了充足的發展空間。絨花是一種純手工製品,先用絲絨包裹的鐵絲,按照所需花樣,由藝人隨心所欲盤繞塑造而成,以武清人居多。近代“花兒劉”的作品,更是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4等獎。因爲絨花製作的漂亮,戲劇界的名角也多佩戴天津的紅絨花上臺表演。
到現在絨花的製作方法更豐富了,從現在古文化街鱗次櫛比的絨花攤位上,就可以看出絨花的品種越來越多,工藝也越來越複雜了。在古文化街的一個不顯眼處,張記的絨花攤子跟前總是圍滿了人,仔細數了一下,不過兩平方米的盒子裏,“花開富貴”、“多子多孫”,叫上名字來的絨花就有30多種。爲展示手藝,攤位上還擺放着用絲絨盤出的龍鳳呈祥。
從攤主口中得知,會全套傳統手藝的人已經不多,人們已經會運用現代方式來生產絨花了,珍珠、金絲線以及亮片都運用到絨花的點綴中來,白尼龍代替了傳統的糊紙鐵絲作爲枝幹和花枝,減少了製作工序,還可以直接在上面粘上裁剪好的花片,與過去相比製作時間縮短了不少。
包肉餃子不怕麻煩 吃素餃子求個素淨
食俗特講究 過年餃子自家的香
在春節期間的飲食結構中,餃子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從正月初一到二十九,近30天中都有許多吃餃子的較明確的食俗慣制。“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基於人們的一種期盼,更被天津人推崇。
年夜飯可以在飯館裏吃,可過年的餃子卻一定要在自家吃,年味兒其實也是通過餃子來傳達。爲了讓自家的餃子更香,家庭主婦們早就忙上了,這種忙是上街買東西留心,只有心裏時刻裝着,才能儘量湊齊各種餡料,有時爲了買上一種餡料,往往會排隊等上1個小時。
吃餃子是天津人最傳統的一種過年方式,吃的餃子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最傳統的還是素餃子,取的是“素素淨淨”的意思。很多人都希望吃完素餃子後,一年都過得素素淨淨,沒有那麼多的事兒,自然也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您瞧,天津人的過年心願多麼實在,這就是所謂的傳統。
另外,還有一些家庭喜歡在餃子裏面放東西。舊時,家長們喜歡在餃子餡裏放幾枚硬幣,誰吃上誰就能有好彩頭。如今,放硬幣多少會讓人感覺不太衛生,所以放硬幣也變成了放其他的東西,反正不管放什麼東西,誰吃上誰都高興,過年憑的就是這麼一股子心氣,天津人看中的也是這股子心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