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在市委九屆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中華文化,推進文化創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劉雲山: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發展
于幼軍: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評論:文化的力量堅固民族根基 建設和諧文化的基本特徵
北方網專稿(記者吳宏 攝影馬成):1987年,中國歌劇舞劇院在北京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歌劇《原野》,此後,這部歌劇曾出訪美國、意大利、德國、瑞士等國,在國外引起轟動。中國歌劇第一次叩開了西方歌劇宮殿的大門。11月2、3、4日,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重新排演的歌劇《原野》在天津大劇院亮相。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時刻,紀念歌劇《原野》走過20年風雨歷程依然具的有強大藝術生命。
|
| 20年後,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重新排演歌劇《原野》 |
新版歌劇此次由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重新編排,融入了天津歌劇人的許多新思路和新點子,用天津歌舞劇院院長、2007版歌劇《原野》出品人、總策劃高久林的話說:“爲了加強歌劇的可看性和時代感,2007版用現代審美意識,將東方傳統美學與西方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等美學觀念相結合,運用現代舞臺的科技手段重新演繹歌劇。這是天津歌舞劇院進行文化創新的一次嘗試,接下來,我們還會進行一系列的創新試驗。”
歌劇《原野》新版尋突破
歌劇《霸王別姬》引人關注 天津歌劇人才令人矚目
老戲新唱 不同凡響
中央歌劇院導演李稻川執導了1987年版歌劇《原野》,2007版的導演依然由她來擔任。時隔20年,對於歌劇《原野》的把握和闡釋都有了新的變化,李稻川說:“新版歌劇加入了一些現代舞的元素,用雙人現代舞來表現愛情。《原野》的主題就是反抗封建禮教的桎梏,整個舞臺用大鐵鏈裝潢也是一種象徵性表現。鐵鏈是束縛人靈魂的東西,是一種桎梏,當結尾仇虎倒在舞臺上的時候,所有的鐵鏈都掉下來了,預示着被壓迫的人民會擺脫封建社會對人的束縛。這種象徵性的表現手段現代人是能夠理解的。”
|
| 整個舞臺裝潢的大鐵鏈也是一種象徵性表現 |
2007版歌劇《原野》男主角王虎鳴曾經看過老版《原野》。他說,新版歌劇《原野》有了很多創新元素:“在結尾處,1987版《原野》就是仇虎自殺,然後金子走了;2007版的結尾是將燈光融合現代手段營造出金光大道的場面,仇虎倒在黃金鋪滿地的金光大道道口,而金子走上了她期盼的金光大道,寓意她已經走向了希望。”
|
| 歌劇《原野》走過20年風雨歷程依然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 |
高久林表示,20年後,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再次推出歌劇《原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方面,重振了天津歌劇事業,另一方面,爲拉動天津聲樂人才的培養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體制創新爲文化發展鋪路
2007版歌劇《原野》首演之時,也是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恢復建團之日。高久林說:“天津歌舞劇院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團體。近年來,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天津歌舞劇院根據社會的需求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及時進行內部結構調整,把弱勢的門類進行內部消化,推出優勢門類。歌舞劇院在原有一院三團制結構的基礎上,改爲一院四團制結構,下設歌舞團、芭蕾舞團、歌劇團和民族樂團。”
民樂是天津歌舞劇院的優勢藝術門類,但它的建制一直是民族樂隊,在明年春節前後,天津歌舞劇院將推出一個大型的民族管絃樂組曲《連年有餘》,推出時間也是民族樂團正式掛牌的時間。重新調整後的天津歌舞劇院下設的歌舞團、芭蕾舞團、歌劇團和民族樂團,都有自己的市場。這樣的四個藝術團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強大的優勢文化藝術載體。
五支交響樂團同臺獻藝 創津門舞臺“四項第一”
|
| 天津歌舞劇院近年創作的大型歌舞《異彩流金》享譽全國 |
高久林說:“文化是一個城市精神的體現,是提高城市人文素質的最好途徑之一。文化屬於人民,文化創作也源於人民,我們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主要是面對社會大衆,同時還發揮着一種導向作用。天津歌舞劇院近年來推出的原創作品大型歌舞《異彩流金》,以及芭蕾舞《天鵝湖》等在社會上的反響都非常好,不僅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而且在演出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津“牌”文化享譽全國
|
| 天津芭蕾舞團創作的大型芭蕾舞《精衛填海》 |
在2007年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所有舞蹈節目以及伴舞表演均由天津芭蕾舞團完成,主持人倪萍特意在臺上感謝天津芭蕾舞團的精彩表演。天津芭蕾舞團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金雞獎頒獎典禮,這次的演出擴大了天津芭蕾舞團的影響,也提高了天津的知名度。這是天津歌舞劇院“走出去”取得的成績,使得天津歌舞藝術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產生了良好的反響。現在國內外各種邀請函接踵而來。
聚焦天津文化 繁榮活躍 亮點頻閃 營造和諧
天津做硬“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天津交響樂團、天津歌舞劇院共同排演的大型交響京劇《鄭和下西洋》10月29日在中華劇院舉行了盛大的首場演出。該劇以鄭和七下西洋的史實爲依據,融合各種民間傳說故事及學術研究成果,藝術地再現了600多年前那段輝煌的歷史。《鄭和下西洋》不僅是原創京劇劇目,還傾力打造出京劇界的多個第一:該劇是第一次將中國的國粹藝術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藝術實踐;《鄭和下西洋》是以一批藝術家組成的民營公司與國家劇院合作精心打造的原創劇目。
|
| 大型交響京劇《鄭和下西洋》首演成功,並已受到邀請,成爲明年奧運演出劇目 |
《鄭和下西洋》的總策劃、著名作曲家劉廷禹表示,除在天津的3場演出外,該劇還將在全國進行巡演。目前,《鄭和下西洋》已接到邀請,成爲奧運演出劇目,將於明年7月4日在北京演出。
正如市文化局局長成其聖所言:“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我們將圍繞把天津建設成爲富有獨特魅力和創造活力的文化名城的目標,積極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創新文化,讓天津特色的創新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奏響華彩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