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久前獲悉,位於盤山東麓的北少林寺遺址將以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名義恢復重建。這一消息讓薊縣的一個小村莊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這裡正是北少林武術——商氏少林武術的創始人商仕芝的故鄉。
如今,這個武術之鄉是否還記得當年的故事?商氏少林武術是否還在傳揚?
不久前,筆者來到薊縣公樂亭村,見到了商氏武術第六代傳人商寶良先生,聽他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北少林寺和商氏少林武術的故事……
『北少林寺』的由來
盤山山勢盤亙,雄偉俊秀,雲海松濤,水清石奇,歷史上就是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到了盤山東麓多寶佛塔的西南側,就可看見北少林寺的遺址。原寺毀於抗日戰爭時期,現可見到的是原建築的地基條石。據史料記載,原來這個寺名為『法興寺』,改為『北少林寺』是源於一場道教和佛教的爭斗,也就是因為這場爭斗,嵩山少林寺纔確立這裡為少林寺的『下院』。
據《盤山志》記載,法興寺建於魏晉時期,是盤山72座寺廟中最早的寺廟之一。元朝初年曾經過落地大修,規模更加宏偉。寺內的建築很多,最雄偉的是觀音殿和明月堂。公元1286年,法興寺遭到一場空前劫難。那時,全真教道人王志謹帶領他的弟子來到盤山,見這裡山清水秀,就住下來。當時,其弟子張志格找到了法興寺的振公長老,提出借住請求。振公懾於道教權勢,便答應了他的要求。張志格住到法興寺後,他看到這裡是盤山的交通要道,可俯矙山下的一切,堪稱風水寶地,就產生了霸佔的念頭。隨即,這些道人在廟裡制造了一系列的『怪事』,毀了佛像,燒了大殿,並嫁禍於佛家。張志格還串通了薊州官府,奏請馬真皇太後,要求將法興寺賜給全真教。在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後,他們立刻毀了山門、大殿,搗毀了所有的佛像,拆除了古佛塔,把法興改名『棲雲觀』,變成了道教的道場。
佛教自東漢開始就進入我國北方,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於是,以嵩山少林寺福裕為首的佛教宗師們開始上書朝廷,控告道教侵吞佛寺和田產。在一次五百多人參加的大論戰中,佛教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道教將二百餘處搶佔的道觀恢復為佛寺,法興寺就在其中。
這次勝利後,嵩山少林寺的福裕大師即命僧人急赴盤山,趕走了道士,恢復了法興寺。後來,福裕大師接任嵩山少林寺住持,在北方建立了5座少林寺下院,分別坐落在長安、和林、山東、洛陽、薊州。從此,盤山法興寺改名為『薊州少林寺』,後稱『北少林寺』。
公樂亭和北少林商氏武術
順著新修的薊縣環城公路,很快就找到了公樂亭村。隨著村民的指引,在一個半山腰上看到一所鑲著瓷磚的小二樓,那就是商寶良的家了。
商寶良61歲,精神矍鑠。一兒一女都是教師,孫子孫女都已經上學。由於修路等原因他家已經沒有多少地和樹,靠給人搞建築生活。說起商家祖先和北少林武術,他給我講了一個個的故事。
商家本是八旗滿人,清朝初年從遼寧鐵嶺來到薊縣,在城內定居,由於商姓人多,曾有『商半城』之說。大約在乾隆年間,皇宮裡丟了一個金洗臉盆,而恰好商家人也有一個這樣的物件。因為害怕吃官司,許多商姓人開始搬到城西的公樂亭村,從此縣城裡商姓人便很少了。
那時的公樂亭村山清水秀,風景很美。乾隆皇帝到盤山經過這裡,曾寫詩贊美過這個小村,更有許多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詩文。商氏家族便在這個美麗的小村生息繁衍。宗族裡有個叫商顯明的祖先寫下一首七言詩作為28字族譜:
顯宗定朝聞廣仕,
元布紅旗寶綿羊,
啟興佳慶聲名遠,
富國安邦永世長。
從此,薊縣商姓便按照這個族譜延續下來,到商寶良這一代正是第十二代。現在的公樂亭全村300多人口中,有180多人姓商。
商氏武術創始人商仕芝是薊縣商氏第七代,正是出生在公樂亭村。那時,許多人慕名到這裡游玩。嘉慶10年,商仕芝的父親看見一位游者在村邊寬闊的水面上跳躍而過,身手不凡,就將這個人請到了家中,懇請他留下來給10歲的兒子當老師。此人留了下來,但從不談及自己的身世,一心教商仕芝習武。兩年後,薊州府衙傳票緝拿這位老師,原來他是個『逃犯』。商老爺拿出盤纏想幫助老師逃走,但這位壯士卻因不願連累商家而束手就擒了。
官差押解著壯士走到公樂亭村和周莊村中間的柿子園,披枷帶鎖的壯士突然用力發功,枷鎖?嚓一聲折斷,壯士逃之夭夭。商家在整理老師住處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字條,原來這位壯士是盛英武術的傳人。
老師走後,父親把12歲的商仕芝送到盤山北少林寺,拜武僧景禮為師習武6年,學到了許多少林武術絕技。學成後,18歲的商仕芝經人舉薦充任宮廷侍衛。有一次,商仕芝辦差到河南,見一名道士用手劈柴燒水,兩人切磋武藝,商仕芝自感功夫淺陋,於是辭了官差,進入嵩山少林寺繼續學習武術。三年後,商仕芝回到薊縣,當時外國列強入侵中國,他便相繼在通州、邦均、將軍關、薊州城、公樂亭等地建立武館,傳授少林武術,成為一代武林宗師。他一邊研究武學,一邊傳授武術,跟他學武的人不計其數,人稱『商老師』。他對少林武藝不保守,收徒不分姓氏、不論貧富,人稱『商家門武術』、『盤山北少林武術』。在他的努力下,少林武術纔得以在京東一帶發揚光大,流傳開來。
商仕芝沒有兒子,四個女兒個個精通武藝,出嫁後都是商氏武術傳人。1840年鴉片戰爭時,深懷民族大義的商仕芝看到帝國主義一步步打開中國的大門,義憤填膺。有一次他在北京南苑教場看見法國人欺負中國人,他毫不退讓,法國人將他圍在一個茶館裡,幾個洋人端著槍逼迫他。為了不影響他人,商仕芝使了個『水箭』的絕技打敗了洋人。在他的愛國精神影響下,許多北少林弟子都參加了反對洋人的斗爭。
商仕芝晚年退隱回到家鄉,整理武學,練武健身,1880年去世,享年85歲,埋葬在商家的『新墳地』(現薊縣化肥廠的北面,早已被夷為平地)。他的著作《同備拳譜》、《彈、炮腿各十二路》、《烏龍槍譜》、《青雲刀譜》流傳下來,成為武林寶貴文獻。
商寶良和他的武林鄉親
商氏及其傳人後來成為北少林武術的社會公認代表,給薊縣的各方面帶來了很深影響,在維護薊縣的安定、保家衛國、抗擊外虜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從抗擊洋人侵擾到義和團運動,從抗日的冀東大暴動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都融入了北少林武術傳人的血和汗。可以說北少林寺不僅傳出了一種武術技藝,更傳播了高尚的武德、民風,延續了民族精神。
商寶良是商氏少林武術的第六代傳人。他1947年出生,和許多商家後代一樣,承商仕芝遺風,從小就熱愛武術,習武練拳。他懂事的時候,正是解放初期。當時的公樂亭村人人愛武術,就像有的人愛唱歌一樣。他還記得村裡有個人,每天都背上百來斤重的柴上山練一套武術,一天不練就感覺不舒服。每年正月,村裡還組織村民到薊縣的『少林會』上獻技,用武術絕技增添節日的熱鬧氣氛。會上從防身健體到表演娛樂,不僅傳播武功,還有鼓樂伴奏。慷慨激昂的燕趙之聲伴著雄姿勃發的武者,雙人對練、跌撲滾翻、刀槍劍術非常熱鬧,不時傳來一陣陣喝彩聲。
1958年,商寶良12歲。大躍進、人民公社開始了,公樂亭這個小山村也逐漸卷入政治的旋渦,練武術成了『不務正業』,『商家門少林武術』更是很少被人提起。商寶良的爺爺、父親都有武術功底,但表面看來都不再練武術了。有一次,全家人在杏樹下乘涼,爺爺對孫子們說:『我教教你們。』說著就站起來練了一套拳腳。村裡特別喜歡武術的人也都是偷偷地在自家院子裡練習。商寶良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由於這些商氏後人對武術的執著,纔使得正宗的『商家門少林武術』沒有失傳。
1966年,『文革』開始,在家種地的商寶良已經20歲了。這一年,他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他藏起了一本珍貴的拳譜。原來,公樂亭村許多人都有老『拳譜』,在『文革』中卻當作『四舊』燒毀了。而商寶良卻把一本早在咸豐年間由商仕芝手抄的『武功秘笈』藏了起來。由於不能學,他就放在了自家老房的夾壁牆裡,天長日久,連他自己都忘了。直到翻蓋房子的時候纔突然想起,這本珍貴的手抄本現仍然保存在他的家中。據有關專家考證,這是我國遺留的有限的武林拳譜中十分珍貴的珍本。
第二件大事是他與同村的李國明一起當了傳承『商門少林武術』的『召集人』。他們召集了薊縣的一些老武術教頭們,開始商量怎樣把商家門少林武術傳下去。
1976年,天津市組織了一次武術比賽,商寶良代表薊縣參加。他表演完走下臺的時候,一位老師叫住了他:『你是哪個區的?』
『薊縣。』
『你練的是哪個門派?』
『少林派。』
『你貴姓?』
『姓商。』
『你知道商仕芝嗎?』
『那是我家的先人。』
『原來是商家武術傳人啊,要不怎麼能看出了嵩山少林寺的風格呢!』
這次對話對於商家門少林武術的傳承是一個重要契機。問話的人是天津體育學院的高文山教授,他已經研究北少林寺多年了,並有論文發表。這次巧遇使高老師很興奮,後來他聯系了一個在嵩山少林寺工作的學生,將北少林的信息傳到了遙遠的嵩山少林寺。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樂亭村逐漸恢復了武術之鄉的風采。除了商寶良之外,商綿輝、李開元、商綿健、周海民等後起之秀也非常活躍。在農閑時節,在村裡較平坦的高地上,梅花拳、太和拳、八卦槍、三節棍、進槍、單刀拐子進槍、對紮閃槍……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商氏武術分40多種形式套路,全部套路動作一遍需一個多小時,武術傳人們多次參加了薊縣和天津的武術表演。目前,商氏武術第六代10多人、第七代20多人都在認真傳承著這份寶貴的遺產,還有一些商家的子女畢業於體育學院。
釋永信的『薊縣之緣』
2002年12月31日,在薊縣盤山躺了幾百年的北少林寺遺址被一個遠道來的和尚喚醒,他就是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那天上山的人不少,有北京來的,有天津來的,還有縣裡來的。聽說釋永信還帶來了『財團』。但那次考察並沒有結果,大師只能望著北少林的廢墟感嘆。商寶良也跟在人群的後面,他清楚地記得大師那句無可奈何的話:『佛家講究緣分的,現在是緣分沒到啊!但總會有這麼一天的!』
2002年到2003年,釋永信方丈對盤山的北少林寺進行了三次考察。他經過多方考證,證實了天津薊縣的北少林纔是歷史記載中唯一的北少林分院。他希望得到薊縣政府的支持,由他籌資恢復盤山北少林昔日風采,並派出專門的武僧團隊到這裡來發展少林功夫。但是,這三次他都是無功而返。
2004年1月,釋永信第四次來到天津,這次他與天津市政府的有關負責人進行了直接的交流。大師激動地說,薊縣盤山北少林寺是少林寺祖庭外歷史記載最為清晰的少林寺,並再次表示了他恢復重建北少林寺的決心。他表示將用8至10年的時間把北少林寺打造成『世界名寺』,並連同附近的靜寄山莊一並恢復清代的建築原貌,使之成為能夠接待世界政要的地方。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在薊縣傳得沸沸揚揚。暢想著未來,但仍然靠著幾棵樹的收成過日子的山民們做起了好夢,有的人甚至聯名畫押寫請願書托釋永信帶到北京的『兩會』上,以圖得到外界的支持。有的農民已經開始貸款准備蓋農家旅店了。天津市宗教局統計數字表明,天津每年前往嵩山等佛教聖地朝拜的香客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筆巨大的財富已經流失了多年。
然而,對於商氏家族的後人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北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2006年,商寶良和幾個村裡人去了嵩山少林寺,見到了釋永信方丈,親身領略了少林祖庭的風采。當他們得知釋永信方丈終於實現了恢復重建北少林寺願望的時候,整個公樂亭村人奔走相告!
2007年12月5日,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的建築師們來到盤山,對北少林的遺址進行最後一次勘察,與他們同來的還有釋永信特派的僧人。2008年年初,恢復重建的實景沙盤將在天津大學出爐。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部分建築將在2008年完工。
寫在後面的話
告訴我這些以後,商寶良很興奮,還帶著他的小孫子在院子裡練了一套拳腳。我發現,他的眉宇間仍有些懮郁,他說,即使是恢復了北少林寺,要傳揚商氏北少林武術也是有難度的,因為,大人們都在為生計奔忙,孩子們的課業太重了。
10年前,商寶良家一人有一畝多地,隨著這些年修路和佔用已經基本沒地了,樹也沒有幾棵,只有院子裡的幾棵果樹。蓋了小二樓沒有了熱炕,也沒有暖氣,堂屋的一個條幅非常顯眼,上面寫著八個剛勁的大字:含辛茹苦志在精武。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