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環球經濟急轉之下,中國經濟亦受拖累,且程度之深,遠超預期。就在年初,各方還在猜想,中國經濟這輪兩位數的增長還能持續多久。未到年末,官方已宣告六年來首次要爲“保八”而戰。
八,不僅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幸運數字,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心理底線。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時任總理朱鎔基定下的GDP增長目標即爲“保八”。本屆政府力主經濟轉型,爲了增長的質量不惜放慢增長的速度,但亦設定“八”的底線。
普遍認爲,中國經濟惟有保持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速,才能吸納每年新增的二千萬就業人口。如若“破八”,經濟將硬着陸,屆時會有大批企業倒閉,大量民衆失去飯碗,或將引發社會動盪。因此,“保八”是個“死任務”。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現時經濟指標中已有多個“第一次”昭示了中國經濟加速下滑,形勢遠比十年前嚴峻。這些“第一次”包括:發電量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長、主要重工業產品量創歷史最大跌幅、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創歷史最大跌幅、FDI出現年內首次負增長等。十一月份,情況估計會更甚。
悲觀的預期,導致企業投資日益審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非政府投資近來明顯放緩。而在社會亟需資金之際,銀行卻可能出現惜貸現象。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對政府放寬貸款的呼籲,銀行會“積極擁護,審慎行動”。
中國經濟明年能“保八”嗎?以外資行爲代表的悲觀者認爲,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纔剛剛開始,中國經濟已經失速,“保八”是樂觀估計。世界銀行以及摩根斯坦利等投行近期紛紛將中國明年GDP增長預測調低至百分之七點五。
不過,更多的樂觀者以爲,中國“保八”應該沒有大障礙。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便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但宏觀調控尚有空間,只要措施得當,投資到位,“保八”沒有問題。
從四萬億元刺激方案到一次一點零八釐的大幅降息,官方頻下重藥,重啓了以投資拉動經濟的積極財政政策,且冀望政策效果立竿見影。國家發改委官員透露,四季度投資還考慮到了地域因素,“冬天北京氣候不利於施工,因此項目安排南方多,北方少”。而在建項目優先同樣反應了決策者救經濟之心切。
左小蕾認爲,官方大手筆救市,主要是“不想讓社會對經濟的悲觀預期變成既成事實”,並希望能改變企業審慎投資、銀行惜貸的行爲,“政策落實有一定的滯後性,只要投資到位,全年不用太悲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也是積極的“保八”派。在他看來,今年糧食大豐收可有效防止物價上漲,爲官方採取反經濟週期政策提供了空間。而雄厚的財力,充裕的銀行流動性,全球大宗商品物價仍處於下行趨勢,城鎮化、工業化仍在進行中等諸多積極因素,使得明年經濟能確保百分之八以上的增長率。
儘管對增速有不同研判,但分析人士均認爲,明年“保八”還是“破八”,政策力度及運行狀況是關鍵。
國務院四萬億元方案出臺後,各地迄今公佈的投資總額已超十八萬億。但四萬億如何具體收支,多少項目能最終獲批,地方配套資金如何落實等重要問題,目前仍不明朗。
有學者提出,爲增進官方“猛藥”的效力,如願實現“保八”大計,需要放寬准入,允許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行業外”資本進入基礎產業、能源領域等,拉動民間投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則發出警告,要防止項目過程中的貪腐,要嚴防“上一批項目倒一批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