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話題
關鍵詞:
  教育部出臺新規:班主任有權適當批評教育學生
  針對新時期基礎教育的發展要求,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學生等方面強化了班主任的權利。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條是: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
  這是教育部繼2006年印發《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之後,再一次強調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連班主任擁有對學生進行正常批評教育的權利,也需要《規定》加以強調,恰恰表明當前學校教育已經發生某種異化。
   以文件形式強調批評權只是『應景』——
  允許老師批評的規定早就有,但一直缺乏依法治教的環境——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發揮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僅僅靠發《規定》,是難以奏效的。班主任不敢批評學生、一味放縱學生,不是因為沒有規定,而是因為學校的自主辦學空間有限,同時缺乏依法治教的環境。舉例來說,班主任老師批評學生之後,學生回家告狀,家長興師動眾找上門來,甚至找到教育管理部門,學校領導往往會從息事寧人的角度,無原則地批評班主任,讓班主任道歉,久而久之,班主任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點擊觀看全文
  近期,『體罰』,『心罰』的條文又被過度解讀——雖然法律賦予了教師一定的批評教育權,但對於違紀學生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批評教育方式,相關法律並無明確具體地規定,從而導致教師在學生的管理上無所適從。相反,倒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教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條文被過度解讀。於是,教師對嚴重違紀學生罰站被稱之為『體罰』,批評教育幾句更是被扣上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罰』的大帽子!打不得、罵不得、開除不得,不誇張地說: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已經蒼白得只剩下一張只會進行『正面教育』的『嘴皮子』!【點擊觀看全文
  於是,教師批評權『被應景』——教師既需要為昇學率負責,又要為應試教育頑疾承擔惡名,既需要勉力實施素質教育,又要滿足各方對於考試成績的要求。在此之下,教師從教書育人的身份蛻變成了活脫脫的『服務人員』。家長對教育陽奉陰違的做法產生厭煩,對以教師為主的學校常態性的不信任。因而,學生在學校稍微出點事情,家長就把對教育制度的氣,全部撒在了教師身上。而教育管理層則為了平息家長的憤怨,也把問題歸結於教師的教育方式不當。教師成了家長和教育管理層這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教師難當、師嚴難拾則是必然。【點擊觀看全文
   教師批評權『被應景』警示我們,教師已經失去了『批評權』——
  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還遠沒有形成——如果說,加強德育教育是出臺《規定》的根本目的,提高班主任待遇則是《規定》的核心,所謂『有權批評學生』不過是很微觀的一個方面,卻超越主題成為新聞關注的熱點,其實頗耐人尋味:一項教師的基本義務何以要以權利形式再次強調呢?對學生的適當批評,本就是《教師法》的要求,卻需要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重申,這恰恰是一種巨大的反諷,它事實上警示著我們,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還遠沒有形成。【點擊觀看全文
  學校已淪為『學店』——教育的種種弊端,總根子是教育的異化,即教育被商業化(『教育產業化』是一個比較含蓄的說法),走上了『利益最大化』的歧途;學生和學校的關系,是顧客和商店的關系:我交學費,你給成績。學費標准是你定的,再高我也得交;既然交了高昂的學費,就要物有所值,我的孩子成績不好,唯學校或教師是問——學校已淪為『學店』。這樣的『教育』環境,實際上已經剝奪了教師批評學生的權力——誰見過營業員批評顧客的?【點擊觀看全文
  老師們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師不敢批評學生,看似很荒誕,實際上卻不是罕見的現象。2008年6月,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的兩名學生在上課時打架導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課教師楊某某因為未加以制止而被稱為『楊不管』。這種『不管』背後其實存在隱情,就在『不管』事件發生的半年之前,這所學校還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血案。一名姓劉的學生用菜刀砍斷了班主任的4個手指,原因竟是前一天下午該學生上學遲到後被老師批評。更為慘烈的事件發生在2008年10月,兩名教師之死都與批評學生有關。10月4日,山西朔州23歲的教師郝旭東被學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縉雲31歲的女教師潘偉仙被學生丁某掐死在家訪途中……【點擊觀看全文
   簡單以文件形式強調批評權,是遠遠不夠的——
  學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別讓教師在學校領導與家長之間兩頭受氣——進一步需要追問的是,為何學校領導會不堅持原則,而批評實行批評教育的教師、班主任?為何家長會動不動就對學校、老師『興師問罪』?這其實與學校的管理制度密切相關。現今的中小學,雖是教學單位,但卻有著較強的行政色彩。學校辦學要聽命上級管理部門,同時要接受上級管理部門各類行政評估、評比;校內實行行政領導一把手決策,沒有教師委員會與家長委員會,這種治理結構,導致教育者的權利無法通過教師委員會保障,受教育者權利無法通過家長委員會合理表達,教師往往在學校領導與家長之間兩頭受氣。【點擊觀看全文
  教師要掌握教育的藝術,讓學生在受批評教育時,也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教育的原初解讀是教化育人,教化是除了分數測試、批評之外的內心溝通、教育模式多元化創新,育人是培養心靈與體格健全發展、對學習敬而不畏並從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下一代人。教育要尊重和維護學生內心與人格成長完善、讓學生獲得學習樂趣。【點擊觀看全文
  教育管理部門要嚴格規范教師的懲戒行為,防止批評教育變成傷害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負責任的教育。無論在亞洲還是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都制定有完備的教育處罰制度,詳細規定了處罰的標准和尺度。例如,韓國有《教育處罰法》,對違紀學生的處罰規定得非常明確,如女生打小腿5下,男生打小腿10下,並對處罰用具的材質和尺寸作出具體規定。這樣,讓師生都做到心中有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保護。【點擊觀看全文
>>>更多<<<
  一個全局性、系統性的教育生態問題,在教育部官員看來竟然如此簡單,發一個文件,出臺一個規定就解決問題了,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聯想到前幾天黑龍江出臺《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規定父母有『制止早戀』的責任,真是一個比一個雷人!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本期編輯:王卿 2009.08.27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