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關系似乎正走出奧巴馬上任時的『蜜月期』,美國正把『機關槍』對准中國,在貿易糾紛、谷歌風波、對臺軍售、西藏問題、人民幣匯率這『五大戰場』,逐漸加大對中國的政治壓力。隨後,中國的強硬回擊也令美國頗感意外,尤其是向臺灣出售武器的舉動,引發了中國的強烈回應。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中國學者預測2010年中美關系注定不平靜。不過,專家都相信,兩國目前的紛爭還不至於昇級到全面對抗的程度。
專家們認為,眼下中美『斗爭』的局面,實則是支持率下降的奧巴馬為穩固內政基礎做出的選擇,尤其為保證其國內議題重要議案在參院獲批,奧巴馬需要在對外政策上向共和黨做出妥協,以免在11月國會中期選舉時共和黨『卷土重來』。
爭論焦點
中國回擊對臺軍售
1月29日,美國防部宣布對臺軍售,包括12枚魚叉反艦導彈、60架『黑鷹』直昇機、114枚『愛國者』3型導彈及系統。中國外交部1月30日、1月31日強烈回應,由於美方售臺武器嚴重損害中美關系,中方決定推遲中美兩軍部分交往項目,推遲擬於近期舉行的副部長級戰略安全、軍控與防擴散磋商,中方還將對參與售臺武器的美國公司實施制裁。
波音訂單可能轉讓
在中國反制措施中,制裁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無疑最引人注目。美對臺軍售的企業中,大多數公司是軍工企業,其中就包括波音公司。美國業界驚呼,如果中國取消波音訂單,很可能會拖累美國航空業復蘇勢頭,相關行業的失業率會進一步提高。在此次對臺軍售清單中,所獲訂單金額排在第一位、生產『黑鷹』直昇機的西科斯基飛機公司,在中國也有合資公司。
《金融時報》援引一名西方航空業高管的話說:『中國政府很可能給波音6個月的臉色看,訂購20架空客飛機,然後讓一切平靜下來。』波音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有38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自尼克松恢復美中外交關系以來,波音一直處在兩國關系的重心位置。
波音未收到制裁通知
在中國宣布反制措施後,處在風口浪尖的波音公司不願做過多的表態。波音(中國)有限公司負責公共關系事務的副總裁王玉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第一,美國對外的任何武器銷售計劃,都由美國政府決定,波音公司沒有權利作決定。第二,波音至今沒有收到中國有關制裁的通知。第三,有關中國政府將制裁波音公司的說法,我們和大家一樣,都是從相關新聞報道中獲悉的。』
據波音公司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6月,中國內地運營的1383架民用飛機中,有736架(或53%)為波音飛機。該公司預計,未來20年將向中國出售價值2400億美元的飛機。
中國制裁符合規則
《金融時報》對中國制裁美國企業的做法表示了質疑,提出世貿禁止把限制進口當作政治手段,中美兩國均為世貿成員,美國可對中國措施的正當性提出質疑。
商務部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院的梅新育研究員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熟悉WTO事務的他告訴記者,世貿前身的關貿總協定第21條就是安全例外條規,明確規定締約國為保護國家安全作出的限制措施受保護。他調侃說:『《金融時報》的這番話,更應說給奧巴馬聽,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頻繁使用貿易制裁的國家。』中國著名軍事戰略學者、空軍上校戴旭也對中國的制裁決定拍手稱快,他反復強調說,對於美國的反復挑釁,中國『不能無限退讓』。
專家看法
應讓相關企業『傷筋動骨』
要讓某些政客『留下敗筆』
梅新育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的制裁早就應該采取了,而且措施還可更強硬。他強調說,我們一定要讓那些美國公司『因小失大』,只有讓他們付出代價,纔能減少其售臺武器的經濟動力。
雖然中國沒公布具體的制裁措施,但梅新育分析說,既然政府如此高調,相信至少會有一些相關公司損失明顯。他建議,我們需要盡可能地將代價落實到那些相關公司、積極推動軍售的政客本人身上,要讓此事成為他們在公司、選民、政府中的『敗筆』,並因此影響到其地位,這是制裁『准、狠』的關鍵。
《金融時報》以最近中美兩家貿易爭端為例,認為制裁的實際影響可能遠不及象征意義。該報指出,在美國對中國產輪胎加征關稅後,北京作為回應,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和肉雞展開調查,後來又對某些特殊鋼材加征關稅,但受到影響的貿易額非常有限。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王勇教授看來,類似中國做出的制裁,不應只看到制裁的實際效果,更應重視象征意義。這次我國對美國軍售制裁,就反映了中國上昇中的力量與維護國家利益的意志。王勇表示,中國這一次用西方能聽得懂的語言,解釋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究竟是什麼。
走向分析
中美『五大戰場』交鋒
摩擦不會昇級為對抗
原本被看好的中美關系,為何在奧巴馬上臺第二年一改對華友善面貌?對此,復旦大學美國問題專家沈丁立教授和王勇教授都認為,美國某些政治家正以對華強硬為幌子,謀取個人利益。
1月19日,馬薩諸塞州補選聯邦參議員的結果,開始對美國政治產生影響。由於共和黨人斯考特·布朗高票勝出,使奧巴馬在黨內外受到重壓。為穩固內政基礎,尤其是保護國內重要議案能在參院獲批,奧巴馬正選擇在對外政策上向共和黨妥協,以免11月國會中期選舉時共和黨『卷土重來』。
沈丁立解釋說,中國崛起看來並未顛倒中美關系的天平,美國國內主張發展中美關系的人士的確增多,但這並不表明他們都願看到處理對華關系『不講價碼』,不希望奧巴馬延續去年對待中國的方式。而為了平衡國內各種勢力,奧巴馬未來對中美關系的處理,將可能具有更多的未定性。
沈丁立強調,他並非對中美關系悲觀。在他看來,同樣由於中國崛起,美國在平衡其國內政治的同時,對華的顧忌性也在增加。比如,當中國決定對參與售臺武器的美國公司制裁時。
王勇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在貿易糾紛、谷歌風波、對臺軍售、西藏問題、人民幣匯率這『五大戰場』上密集交鋒。而接下來,雙方還可能在伊朗核問題等地區事務中產生分歧。
因此,王勇教授預測整個2010年中美關系不會太好。不過王勇認為,由於中美經貿的日益緊密和依賴程度提昇,中美關系不至於完全鬧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