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到醫院看病,『等』已成為常事兒,無論是掛號、檢查還是交費,甚至連停車都要等。『真正看病的時間不長,這「中間環節」可不少。』老百姓直呼看病難、等候久,醫院對此也很為難———規模、資源都有限。 為此,《天津市『十二五』衛生資源調整規劃意見》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將完成天津醫大總醫院續建工程,規劃建設市一中心醫院三期工程,遷建中醫一附院,完成市人民醫院和第三中心醫院擴建工程,將這5所醫院建成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於一體,設施完善、管理現代、服務一流的輻射北方並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學中心。
完成市南開醫院、市五中心醫院『十一五』續建工程,改擴建天津醫大二院、中醫二附院、市四中心醫院、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新建濱海新區空港醫院,提昇中研院附院內涵建設,將這8所醫院建成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於一體,立足天津、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區域醫療中心……
除了這些『硬件』上的改變,各大醫院還將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進行探索,在打造自身優勢學科、加大科研力度方面『各顯神通』,讓百姓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那麼,我們身邊的這些醫院都有哪些變化?會為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呢?今起,本報推出專欄,專訪各醫院院長、黨委書記等主要負責人,講述未來5年天津大醫院的新面貌、新舉措。

日診擴量兒科擴容
中醫一附院院長馬融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中醫藥發展,在新一輪的衛生資源調整中,市政府決定斥資將中醫一附院遷址到西青區,以改變城市西南部地區沒有大型綜合醫院的現狀。根據規劃,中醫一附院將在西青區李七莊街小倪莊地區異地重建。與醫院現址相比,新院佔地面積將達到183畝,擴大了3倍以上。目前,一期工程的規劃已經完成,將於今年開工建設,預計2012年年底建成,201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變化1日均門診量最少1萬人次
據了解,地鐵5號線將來會在中醫一附院新址設站,醫院一期工程設停車位1000個,包括地上600個車位和地下400個車位。無論是開車還是坐地鐵,看病都會很方便。新址佔地面積將達183畝,使用面積將達25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5萬平方米,二期工程10萬平方米。在病床設置方面,一期將達1500張,二期將達2000張。醫院門診量將達250萬人次,日門診量預計達到1至1.3萬人次。
變化2中風冠心病診療領跑全國
中醫一附院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中風病、冠心病兩個專病的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這兩個專病研究項目分別由石學敏院士和張伯禮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今後將研制出3—5種中藥院內制劑和中藥新藥,整理並推廣5—8項中醫臨床診療技術,使中風病和冠心病的中醫診療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使這兩個學科成為全國的領跑者。此外,『十二五』期間,醫院還將繼續重點做大針灸推拿學、中醫內科學兩個教育部重點學科以及心內、腎內、兒科等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重點學科。
新醫院還將發揮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的特色。馬院長說,作為天津三甲醫院中唯一以中醫腫瘤內科為主的腫瘤專科,該院腫瘤科提出『正氣內虛、毒瘀並存』為惡性腫瘤的基本病理變化,以『解毒祛瘀、扶正抗癌』為惡性腫瘤治療的基本思路,逐步形成了多途徑、多手段、多方法的『立體治療』惡性腫瘤的醫療模式。
變化3兒科擴大一倍病床增至百張
為了解決兒童看病難,醫院還將擴大兒科門診和病房。馬院長說:『兒童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上呼吸道感染中的90%和下呼吸道感染中的50%為病毒感染。西醫針對病毒感染的治療方法是休息和多飲水,而中醫診療主要是針對患兒調理體質,具有很大優勢。』目前,醫院兒科的日門診量為600至1000人次,將來兒科門診面積將增大一倍,兒科病床也將由現在的50張增至100張。
新院啥樣子帶您搶鮮看
亮點1 門診看病不走『往返路』4部滾梯緩解等候擁擠
新的中醫一附院會是什麼樣子呢?馬院長告訴記者,醫院一期工程規劃已經完成,設計包括主樓、門診樓、養生康復樓和應對突發傳染病的治療樓四個部分。主樓設計23層,主要為住院病房。門診樓設計5層,包括普通門診和國醫堂門診,國醫堂的裝修將沿用現有風格,融入中國元素;普通門診的設計可謂精益求精,醫院派專門人員到全國比較先進的醫院進行了調研,力爭設計出最先進的就診流程。『為了節省時間,在掛號、看病、檢查等就診程序的路線設計上,保證患者不走「往返路」。』馬院長說。
此外,看過病的患者都有體會,醫院的電梯總是很擁擠,有時光等電梯就得花費好幾分鍾。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滾梯對於解決這個問題很有幫助,也不會造成擁擠的現象。為此,中醫一附院新院門診樓將設計4部滾梯,滿足患者需求。
亮點2 兩成資源用於養生保健專樓應對公共衛生事件
此外,養生康復樓和應對突發傳染病的治療樓,是新院新增的『亮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養生意識越來越強,但養生市場的不規范,也讓張悟本之流鑽了空子。今後,新的中醫一附院將有20%的醫療資源用於養生保健,80%的資源用於醫療。
馬院長表示,中醫講『有病辨證,無病辨體』,注重『治未病』,根據人的體質,通過辨證療法,可延緩冠心病、心理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未來,新院4000平方米的養生康復樓將用於為市民『治未病』。
此外,近年來SARS、禽流感、甲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給醫務工作者敲響了警鍾。以往,對於這些傳染疾病的治療,中醫雖然能發揮特長,但苦於其『傳染』的特點,醫院無法收治。今後,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新院將建設一座專門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治療樓。這座治療樓不收治肝炎、肺結核患者,只是用於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而且,這座樓雖然位於醫院內,但相對獨立,樓門對外開,患者不用跨進醫院大門就能進入治療樓就診。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