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小年,記者來到天津西站採訪。在候車室,記者見到一位名叫何建忠的返鄉農民工,他拎的大包小包還真不少,除了揹包,還有一個大編織袋。
“您回家都帶什麼了?”記者問。
老何從編織袋裏掏出十幾本臺歷。“這上面的照片都是我在天津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我把這些照片印成檯曆,帶給家鄉的親人和朋友,我覺得這是送給他們最好的過年禮物!”老何興奮地對記者說。
聊天中,記者瞭解到,今年45歲的何建忠來自湖北武漢,現在本市一處重點工地做鋼筋工。
“沒看出來吧,這是我用自己的相機拍攝自己設計製作的。”老何很自豪地說。
在這本臺歷上,記者看到了熟悉的座標式建築和風景,其中有天津西站、津灣廣場、摩天輪、赤峯橋、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海河夜景……
指着2月份頁上的津灣廣場照片,老何告訴記者:“我參與了津灣廣場鋼筋包紮,親眼看着它一天天建起來。”翻到5月份頁上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的照片,老何激動起來:“工程精確到小時,爲保證工程準時完工,我們日夜兼程加班加點,那年大夥過年都沒回家。”
在1月份這頁上,着裝整潔的老何滿臉微笑地站在西站房留影。
“爲何把天津西站照片排在首月?”記者問。
“這是工期最緊張的項目,工程結束後我足足瘦了5斤。”老何說,“回家的路讓我魂牽夢縈,天津西站是我踏上歸程的首站。”
翻着精美臺歷,記者不禁問道:“照片排版是找專業人士做的?”
“是我用電腦做的。”老何憨憨地說,“我們工地上有農民工夜校,開設攝影技術和電腦課程,我是在那裏學會Photoshop的……”
“天津這幾年發展很快,對我們農民工也給予了很多關愛,我們在這裏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老何對記者說,“我要把自己親手拍攝製作的檯曆送給親朋好友,過年時擺到家裏最顯眼的地方,讓大家分享我在天津的幸福生活。”說這話時,老何黝黑的臉上滿是欣慰。本報記者雷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