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手術室、治療室的器械、工作臺上,以及進行手術或治療的醫護人員手上,到底有多少細菌?如今在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的快速檢測儀下,最多十幾秒鐘細菌就能“現形”。昨天,本報記者跟隨河北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對該區內的部分社會辦醫機構進行了抽查。發現一家診所的護士手上的細菌總數,竟然是國家標準的兩倍多。
天津站附近某醫院:器材細菌微乎其微
昨天上午9:30左右,記者跟隨河北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來到了位於天津站附近的一家民營專科醫院。在更換了手術服後,一行人進入手術室內。執法人員首先收取了一包待用的手術器材。接着,執法人員取出一根帶有海綿頭、外觀類似試管的東西,用這根“試管”在這些器材表面擦拭了幾下。執法人員快速將“試管”頂端折斷後,均勻地搖晃了15下。最後,執法人員將這根“試管”塞進一臺儀器內。僅僅5秒鐘後,儀器的顯示屏上就出現了數字“6”。
執法人員介紹說,這根“試管”的名字其實叫“一體化試劑塗抹棒”。執法人員用海綿頭擦拭手術器材表面的過程,就是對器材細菌採樣的過程。在塗抹棒的頂端,裝有專門測試細菌總數的試劑。測試人員將頂端折斷加之均勻搖晃,裏面的試劑就會順着導管快速地流到頂端的海綿頭上。而操作檯上的那臺儀器則是一臺ATP熒光檢測儀。這臺儀器可以快速地對經過試劑融合海綿頭上的細菌總數進行測量。從剛纔的測量結果來看,根據標準,該儀器檢測的合格值爲2000,而現場測試只有6,說明該器材上的細菌微乎其微。
接下來,一行人又來到了該醫院的治療室,對一名護士手部上的細菌總數進行了測試。這次測試過程中,執法人員不再使用剛纔的檢測儀,而是改用了一種手持式熒光檢測儀。在經過了手部細菌採樣、試劑融合、裝進儀器等流程,15秒鐘後,儀器熒光屏上出現了數字“21”。執法人員表示,根據標準,使用該儀器檢測的合格數值爲100,該檢測結果顯示這名護士手部的細菌總數也很少。
紡織機械廠職工醫院:消毒記錄詳細齊全
10:30左右,一行人又來到了轄區內的紡織機械廠職工醫院。在治療室內,執法人員首先對區域內的工作臺進行了測試。經過手持式熒光檢測儀的檢測顯示,該工作臺的細菌數值爲56,在合格範圍之內。此外,執法人員還對該醫院內的紫外線燈管消毒記錄進行了細緻查看。該記錄上詳細記載了每天消毒的時間、時長、消毒人員簽名、燈光使用壽命等詳細資料。執法人員介紹說,像這樣的記錄纔是符合要求的記錄。而在以往的檢查中,也曾經發現過一些醫療單位無詳細記錄,監測不到位的情況。
河北民政中西醫門診部:護士手部細菌超標
11:30左右,一行人來到了坐落於勝利路上的一家名爲“河北民政中西醫門診部”的診所。在治療室內,一名男子正在接受輸液治療。執法人員首先對治療室內的工作臺進行了檢測,確定符合標準。而執法人員發現,值班的女護士在白大褂之外還穿着個人的衣服,就對這名值班護士的手部進行了測試。沒想到,經過手持式熒光檢測儀的檢測顯示,數值竟然是209,已經是標準的兩倍多。鑑於該護士手部的細菌總數超過標準,執法人員當即對該單位下達了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其限期進行整改。
衛生監督所將不定期監測消毒情況
河北區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着外地省市個別醫療單位出現的院內感染事件的曝光,現在市民對於醫院內的感染源也是越來越關注。今年春節後,本市衛生部門專門組織各區衛生監督人員進行了專項培訓,並配備了專門的檢測儀器。這也是該所率先在本市利用該儀器對醫療單位內的重點區域、器材等進行消毒檢測。今後,該所還將不定期對各類醫療單位的消毒情況進行監測,建立醫療機構消毒隔離違規記錄檔案,將違規機率同醫療機構校驗相結合。對於多次出現消毒不合格的單位,監督部門除依法處理外,還將採取紅黃牌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