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成功了!第二艘沉船終於被成功吊起,這真是太讓人激動了!”6月2日下午3:25分,北運河沉船被成功吊起,北辰區張灣沉船考古發掘項目考古領隊盛立雙看見沉船被成功從河道上吊起,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

6月2日下午2點,兩臺分別爲160噸和200噸重的起重機、一輛大型拖車便開始爲沉船吊裝做準備。一臺起重機首先開到河道上,在沉船的側面停下來。爲了保證吊裝順利,起重機將四個方形鐵板墊在底部四個抓手上,這樣讓起重機在鬆軟的河道上作業可以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同時,起重機吊起幾十噸重的“秤砣”放在起重機上,爲了保證起吊時車體平穩不致傾斜。緊接着,拖車進入現場,將後面車身的兩排擋板拆除,以45度角的位置停靠在臨時坡道上,便於沉船被順利吊裝到車上。隨後,另一輛起重機開始重複前一輛起重機的工作程序,爲吊裝做最後準備。

在北運河沉船考古過程中,第一艘沉船破損嚴重無法保留;第二艘沉船從船體材質到船體的形態都是最好的,可以進行整體打包後回室內進行二次考古研究;第三艘沉船由於船體木質較軟,無法整體打包,只能將船板拆分後,就地對船裏的文物進行發掘。因此,考古專家們把這次田野考古作業的重點都放在第二艘沉船的整體吊裝上。

爲了讓第二艘沉船能夠完整被吊裝,考古人員用了不少心思,費了不少功夫。從5月30日開始,施工人員從船頭船尾分別開工,用臨時鋸將船體和下面的淤泥分離,再往船體下方墊鋼板。由於淤泥非常粘軟,分離工作進展非常緩慢而艱難。原定6月1日沉船被整體吊裝完成,爲水利部門行洪提供條件,但是粘軟的淤泥幾乎讓考古人員束手無策。爲了保護文物,文物局和水利局經過協商,決定將工期推後一天。這樣一來,沉船在6月2日從河道上岸就可以。這一天在考古人員看來十分珍貴。他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緊張施工。

6月2日中午,一臺挖掘機開始爲沉船吊裝做準備。它首先將從河堤到河道之間的必經之路壓平,爲下午起重機下河道作業鋪平到路。說起這臺挖掘機,它可是爲沉船“上岸”立下了汗馬功勞。6月1日上午,船體分離工作依然進展緩慢。從下午開始,考古人員想到利用機械的力量來輔助完成分離工作。用挖掘機將槽鋼從船體底部推進,代替鋼板將船體與淤泥分離。這種方式果然奏效,於是,一根、兩根,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戰,一條條槽鋼被成功安插到船體底部,這爲2日船體與淤泥分離完成整體吊裝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6月2日,“英勇善戰”的挖掘機還在調整位置不合適的槽鋼,爲緊接着的吊裝工作做最後的準備。機器的轟鳴聲此時是那麼悅耳,因爲它在做着一件非常有價值的工作。2日下午,挖掘機開始了新的工作。它協助起重機完成吊裝任務。施工人員將起重機上的纜繩從槽鋼的一頭拴好,挖掘機用前面的抓手將槽鋼從另一頭拉出來,這樣,一根纜繩就被成功穿過船體底部。如此反覆,船體被幾根纜繩平均捆束住。
接下來,最爲緊張的時刻到了。兩臺起重機分別從兩頭,將幾根纜繩的另一端緩緩吊起,此時,時針指向下午3:20。當考古人員和施工人員同時確認,船體被穩定地捆束住以後,起重機的吊鉤開始做向上運動。當船體與下面的淤泥之間露出一絲縫隙的時候,現場每個人的臉上都含着期待、緊張又興奮的神情。高點,再高一點,當工作人員確認船體被平穩吊裝起來以後,起重器開始繼續向上。隨後,就出現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考古領隊盛立雙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和他一樣,現場的每個人因爲沉船被平穩吊向空中,緩慢而安全地被吊向拖車而興奮、激動。

當船體被吊到距離拖車幾十公分的時候,施工人員將一塊塊事先準備好的木條墊在船體下方,以免船體及內部的文物被隔壞。從船體與淤泥分離,到成功裝上拖車,整個過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兩臺幾百噸重的起重機將40噸左右的沉船成功吊裝,現場考古專家和施工人員都鬆了一口氣,沉船被順利吊裝,爲北運河按時行洪爭取了時間。用盛立雙的話說:“這一週以來心裏都非常焦慮,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如此困難的整體吊裝任務。船體被吊起來的瞬間,我感覺真的是鬆了一口氣。田野考古最難的一步已經完成。接下來,我們將在河堤上對船體進行封箱,並對箱體中的縫隙用沙土填充。沉船是倒扣着吊裝上岸的,封箱以後我們就地將沉船倒轉過來,並運回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依據船體的體積,將搭建一個200平米左右的大棚,考古人員將在大棚裏對沉船及船體內部進行二次考古發掘,看看裏面有什麼新發現。這一過程準備對市民開放,讓市民更多瞭解考古知識,近距離接觸考古工作,也享受考古成果。”
盛立雙還介紹,沉船初步推斷是明代產物,但是要想對船體做更爲準確的年代界定,還需在室內二次考古後進行。他說:“現場發掘出的文物有些未必是船體裏面的物品,也許是年深日久,被河水沖刷到沉船周圍。依據這樣的結果,不足以界定船體的年代。還需借用科學的鑑定方法,做進一步研究。”沉船上岸了,它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也許纔剛剛開始……(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