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天津臺灣兩地旅遊文化交流的增多,特別是一年一度的臺博會讓很多天津市民對臺灣美食有了更多的瞭解,蚵仔煎、滷肉飯、奶茶……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經過長時間醞釀,天津首家臺灣寶島美食城即將開張,記者對這家市民期待已久的臺灣美食城提前進行了探訪。
將臺灣夜市“複製”到天津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天津站後廣場的臺灣寶島美食城。佔地約3000平方米的美食城,除三家大陸特色食品和天津小吃外,其他全部爲臺灣地道美食。美食城負責人鄭清文是一位在天津生活了十年的臺灣人。一直致力於將臺灣美食引入大陸的鄭清文從四年前開始動意在天津建立一個長期的臺灣美食城,而不只是流動的美食展。
在美食城現場,記者看到,所有檔口都模仿臺灣夜市路邊攤的造型,統一設計成屋檐式小鋪,小鋪外還有用車輪圖案設計而成的餐車,模仿臺灣早期夜市中的“小販車”。從臺灣過來擔任美食城總經理的鄭艾生說:“這種‘小販車’是臺灣夜市的一大特色,我們在餐車和店鋪的構造中加入兩地元素,象徵着臺灣和大陸餐飲文化的融合。”
在美食城裏經營的近30家商鋪,每家都有一種主打食品和四到五種輔助小吃。由於臺灣飲食特色四季分明,因此這些商鋪也會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更食單,共計約200種至300種小吃。鄭艾生一一爲記者介紹:“這個‘升官發財板’指的是麪包裏面加入臺灣特色餡料,臺北滷肉飯、彰化肉圓、深坑豆腐、擔仔麪、黑白切、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米苔目、銅鑼燒等等,這些都是臺灣夜市最受顧客歡迎的食品,我們把它們全部帶到了天津,並且全部由臺灣廚師烹製。”
食品安全和口味最講究
今年50多歲的邱崑虎是美食城邀請來的技術指導兼廚師長,在臺灣從事食品研發行業已經近40年,他最擅長的就是製作新鮮美味的肉鬆。記者探營美食城時,邱崑虎說:“製作肉鬆有着嚴格的要求,原材料必須是生豬宰殺後3小時內就開始製作,這樣才能保證肉鬆的風味。”
鄭艾生告訴記者:“不止肉鬆、魚鬆,我們對所有的食品和餐具都有嚴格的衛生監管。雖然是美食廣場,但碗筷清潔統一處理,對於食材和衛生會實時自檢,並且將檢查數據及時公佈給顧客。不管是進口的原材料,還是在大陸採購的生鮮食材,我們都會對合作廠商嚴格把關。”
打造臺灣小吃一條街
隨着“天津臺灣自由行”的開通,臺灣已經成爲天津市民出遊的首選地之一,臺灣美食成爲吸引遊客的要素之一。鄭清文興奮地說:“美食城坐落在地鐵2號線天津站的出口旁邊,加上火車、長途汽車的客流,屆時日客流量至少能夠達到100萬人次。而且後廣場附近居民區集中,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商機。”
“我們希望臺灣美食城能夠逐漸成爲天津一個地標式建築,計劃每年固定舉辦‘臺灣美食節’,讓更多天津市民和外來遊客品嚐到地道的臺灣食品。”說到未來,鄭清文更是有着自己的規劃,他計劃未來幾年在天津市內六區各建一個臺灣美食城,讓臺灣美食香飄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