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與中國小說學會聯手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以“莫言諾獎與中國當代文學”爲主題的講座。本次活動由中國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趙利民教授主持,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盧翎教授以及文學院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張莉教授、劉衛東副教授、林霆副教授和段守新博士和近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講座伊始,由中國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利民教授致辭。他簡要介紹了莫言獲獎的情況,中國小說學會也已經向莫言先生髮去賀信。
在主題發言中,文學院段守新博士對莫言的個人經歷與創作概況做了簡要的介紹,並介紹了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淵源。他談到了自己對莫言作品的感受:“地氣”、“洋氣”和“元氣”的結合。盧翎教授對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做了介紹並進行了深度解讀。她認爲,莫言以其獨特的方式,建構起屬於他自己的小說世界,在他所創造的這個世界裏,生和死、人和動物、人和自然、陰間和陽界的界限蕩然無存,動物和人有着同等的話語的權利。這個世界變得既複雜又詭異又神奇,它是一個無比豐富而又龐大的存在。張莉教授講述諾貝爾文學獎爲什麼會授予莫言,以及莫言所做的貢獻。她相信莫言是獨一無二的。林霆副教授則分析了莫言獲獎後人們的爭論的原因。她認爲莫言的民間立場和身體意識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劉衛東副教授最後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了莫言獲獎後各界刺激-反應式和深度解讀式的兩類反應,喚起了我們在莫言熱中的冷思考。文學是一種個人化的創作,諾貝爾文學獎是對莫言個人創作的肯定,我們不應對莫言過分推崇或是有所貶低。
在互動討論環節,同學們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對莫言質疑的,有對質疑者進行反駁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討論的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這次講座,同學們不僅對莫言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從中感受到了作爲文學研究者所應具備的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