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檢測員正在進行蔬菜檢測
天津北方網訊:將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建到田間地頭,建立蔬菜種植檔案,采摘前先通過樣品抽檢,只有合格產品纔能成批采摘。寶坻區計劃在今年內將這種農殘檢測室增建到24個。隨著“安檢門”的普及,寶坻區的蔬菜將更加安全。
位於新開口鎮的民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對面,幾百畝的大棚連成一片。“用藥、澆水、施肥的時間都有記載。”合作社的經理劉建華說,大棚裡的各種蔬菜都有種植檔案,“根據記錄,用藥超過7天以上的品種纔能采摘,采摘前,還得經過檢測。”劉建華說的“檢測”,就是農藥殘留檢測,而這個檢測室,就設在大棚對面的合作社裡。
一間60平方米左右的檢測室,擺放著十餘種設備。“果蔬樣本需要先稱重,一般是取2克左右,加入緩衝液,”檢測員劉紅娟說著把樣本放入振蕩器中,“然後還要與緩衝液進行比對,加入?,再放到高通量農藥殘留檢測儀中。”劉紅娟說,整個過程需要15分鍾左右,之後,農藥殘留檢測儀會根據檢測標准顯示出農藥殘留的抑制率。
“抑制率在50%以下就為合格,可以采摘,但我們一般把檢測標准控制在30%。”民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秀霞說。“通過農業部批准的無公害蔬菜達到16種。”劉建華說,在他們種植的20多種蔬菜中,大部分都是無公害產品,“我們還建立了有機肥廠,最近就要進行試生產,未來我們的蔬菜都能用上有機肥。”記者吳彥通訊員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