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6月8日是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由天津市文物局、紅橋區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文化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授牌儀式,在紅橋區三岔河口思源廣場隆重舉行。

自從國務院確定“文化遺產日”以來,我國的文化遺產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衆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日益增強,“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逐步成爲當今社會的共識。今年國務院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申遺文本,提請中國大運河2014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際專家將在今年來華實地考察評估我國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狀況。
天津自古就是中國大運河重要的中轉站,也是因運河而興盛發展起來的城市。爲配合大運河申遺活動,增強廣大民衆對天津大運河歷史、現狀以及運河重要文化遺產價值的瞭解,天津市文物局、紅橋區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了主題爲“保護運河遺產 傳承天津文脈”的騎行宣傳活動。三支分別由社區羣衆、青年學子、文保工作者組成的騎行隊伍沿着北運河、南運河和海河沿線,開展了長達7天的長途騎行,考察了運河現狀,宣傳了運河知識,並在三岔河口活動現場會師。

活動現場,三支騎行隊伍向市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交回了隊旗、簽名旗及騎行活動音像資料等考察採風成果,騎行隊伍代表表達了對此次騎行宣傳活動的深刻感受,騎行志願者代表天津市民宣讀了《天津市民保護大運河倡議書》,倡議全體市民爭做運河保護的宣傳者,爭做保護運河遺產行動的帶頭人,爭當運河生態環境的保護使者。
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覈定並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覈定公佈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3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47處。本市五大道近代建築羣等13處重要文物躋身國保行列,使本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28處。相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佈了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經覈定,目前本市共有天津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3處。
出席活動的有關領導爲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區縣授牌。儀式結束後,與會領導與廣大市民共同參觀了《流淌的歷史——中國大運河圖片展》。
此次宣傳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烈響應。騎行隊全程共穿越11個區縣,上百個城鎮和村落;邀請各區縣的20餘名文史專家和文化幹部爲騎行隊員講解了當地運河歷史,並開設了文化遺產保護和運河知識等相關講座;採訪了沿線的數百名村民求證運河的歷史,挖掘運河傳說和故事,收集他們對大運河申遺的態度和保護規劃的建議;沿途收到相關區縣文化部門的贈書百餘本,運河相關書畫作品20餘部,“南運河之戀”音樂作品一部,新發現明景泰二年石碑一塊;共發放保護運河宣傳材料5000餘份、運河知識問卷調查表200餘份;徵集保護運河簽名近7000個。此次活動運用多種方式大力宣傳了大運河申遺的意義和重要性,爲今後大運河的整體保護、沿岸景觀建設和部分河道的生態環境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羣衆基礎。(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