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將制定高峯時段地鐵票價差別化方案並擇機出臺,通過價格槓桿能否真正分散高峯時段客流壓力?很多市民認爲票價調整不會解決地鐵人滿爲患問題。
專家建議:
非高峯時段應降價
記者發現,在北京高峯時段非常擁擠的13號線、5號線、4號線、八通線等線路,上下班的潮汐性客流特徵非常明顯。這種相對“剛性”的客流能否通過價格槓桿調節?
交通專家徐康明也認爲,制定高峯時段票價差別化方案,通過價格槓桿分散高峯時段客流壓力,是未來“可選項”之一,但對於“剛性”需要乘坐地鐵的上班族來說意義不是很大。
徐康明介紹,目前國外一些城市爲了鼓勵錯峯出行,採取的措施是在正常票價基礎上,在非高峯時段降低票價或者免費。徐康明認爲,“北京地鐵如果在高峯期調價,應該和整體價格調整方案一起出臺。”
城市規劃導致地鐵需求巨大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100萬人。在人口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公共交通特別是地鐵運輸壓力如何緩解仍是一道難題。
北京地鐵目前全路網線長度爲456公里,車站有270個,換乘站有37個。北京地鐵客運量持續上升,目前日均客運量已達1000萬人次左右,成爲國內客運量最大的地鐵線路。與此同時,高峯時段北京地鐵部分線路的擁擠程度也與日俱增。
據瞭解,上海目前每日地鐵客運量在800萬人次左右,是北京以外國內客運量較大的地鐵線路;而在全球範圍內,運輸量較大的東京地鐵路線總長超過300公里,日平均客流量爲800萬人次左右。相比之下,儘管北京近年來新線路建設力度不減,列車運行間隔不斷縮短,但高峯期客流壓力依然較大。目前,在北京地鐵所有線路中,有7條線路的實際運營間隔小於3分鐘,其中1號線全天開行列數超過700列。
交通專家段里仁表示,北京市中心城區功能過於集中,金融、商業、政府單位多集中於這一區域,而居住區則多集中於城市外圍,這就形成了北京這種潮汐式的巨大交通流量。北京地鐵雖然建設速度很快,但新建線路與原有線路之間的客流不是互相承擔的關係,而是建一條就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地鐵上來。所以,根本性解決問題還要從城市規劃方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