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泰達,一塊普通的廢電路板也有用武之地。經過專業回收公司的資源化處理,百姓眼中的電子垃圾就能成為泰達企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垃圾堆』變身『聚寶盆』,這是泰達依托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泰達不僅追求經濟總量規模的擴大,還要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昇;不僅追求中短期的增長速度,還要追求為長期的戰略打好基礎;不僅追求經濟的發展,還要追求社會、環境的進步和優化。
近些年,泰達把『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美麗泰達』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昇級的重要抓手,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和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2013年,泰達的生產總值超過2500億元,工業總產值躍上8000億元臺階,財政收入達到550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單位土地產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效益指標持續改善,單位產值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標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甚至更優,實現了經濟率先發展、資源節約利用、環境友好與生態文明的共贏。到『十二五』末,泰達將基本建立起『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園區形象。
建立完備環保基礎設施

近年來,泰達在環保投入上不遺餘力。2007年出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燃煤鍋爐脫硫設施補貼暫行管理辦法》,對區內熱源企業安裝運營脫硫設施給予8.69元/噸蒸汽(2010年至2015年補貼標准)的財政補貼支持。同年,頒布《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促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並先後發布四批鼓勵名錄。截至目前,共補貼節能減排和環保項目340個,總補貼金額1.6億元。
通過夯實生態平臺基礎,泰達不斷創造綠色發展優勢。2009年,投入105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設了區域環境監控預警系統,實現了對區內重點污染源共110個監測點位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並每年投入280萬元,委托第三方進行專業運營維護。
目前,泰達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備的區域集中污水處理、集中供熱、電鍍廢水處理中心,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等設施,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泰達已建成2家污水處理廠,分別為10萬噸/日的東區天津泰達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3.5萬噸/日的西區污水處理廠。
2007年,泰達威立雅水務成立以來,逐漸淘汰了安全風險較大的液氯消毒方法,昇級為更加安全、高效的紫外消毒法;並對中央控制室、自動控制系統、反應池、反硝化濾池、提昇泵、儀表、地下管網等設備設施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改造;並引入在線監測系統,還實現了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對公司出水指標數據的實時在線監控和監督管理。目前,該廠出水各項指標和歐洲的排放標准已不相上下。
此外,泰達還建有1000噸/日的電鍍廢水處理中心;年處理2.3萬噸電子廢物和廢舊家電的泰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處理2.35萬噸鉛酸蓄電池,回收利用1.2萬噸鉛資源的東邦鉛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等。
尚在開發建設中的南港工業區也將環保設施建設列為重中之重。作為公用工程島的一部分,正在建設的南港工業區污水處理廠一期2500噸/日應急工程,接收並處理除倉儲物流組團外其餘企業污水。同時,由合佳威立雅建設並負責運營的南港工業區濱海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正在建設中。
突出社會參與度

『我們突出社會參與理念,結合當前開發區向新型城區轉變的進程,積極開展社區工作,進行宣傳教育,組織各類社區活動,構建生態文明統一戰線。』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依托環保協會,開展了以『低碳生活·由我做起』為主題的家庭碳減排活動、以家庭有害垃圾回收為主題的『綠箱子』活動、促進企事業單位減少辦公廢物的『將綠色辦公進行到底』活動等,組織了幫助居民循環使用物品的『跳蚤市場』,建設了通過廢物回收換取購物券的『綠色超市』。通過精心設計,針對目標群體特點,兼顧趣味性、知識性、經濟性,吸引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有效提高了全區域環境保護意識及環保參與熱情。
2塊廢手機電池兌換1卷紙,1臺舊空調兌換1個小家電……在泰達的綠色環保便利店裡,大到空調、彩電,小到燈泡、塑料瓶,十幾種生活廢品都能當『錢』花。『我們把便利店和廢品回收點結合在一起,既方便百姓處理家中廢品,又傳播了環保理念,也幫助我們擴大了貨源渠道。』天津泰鼎環保公司總經理蔣治平介紹,回收到的各種廢棄物將由這樣的專業公司進行處理,被加工成各種生產所需的原材料。
在剛剛投用的泰達低碳示范樓的一側大廳,一座以綠色、環保、健康為主題的『綠活館』吸引了很多市民來訪。這裡展出的與主題相關的20多個品牌60多種產品,讓市民感受綠色生活的美麗。記者在現場看到,用廢紙箱制作的椅子等一系列環保產品陳列其間。『這裡展出的產品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說用橙子制作的純天然的清潔劑、用手機控制的智能家居,還有空氣淨化器、淨水設備等。』泰達低碳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消費者對於環保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市場上的產品常常是魚目混珠。在這裡展出的產品都是精挑細選的,每件產品上都有推薦理由,可以讓市民了解環保產品的選購知識。
營造綠色發展環境
泰達著眼於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一方面將政府、企業、第三方部門結合起來,建立起普遍、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等中介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堅持示范引導、政策激勵和加強監管『三管齊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發展循環經濟長效機制。
『我們引進和發展能源審計、合同能源管理、清潔生產審核、ISO14001管理體系認證,以及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推廣等的機構,為企業提供各類環保、節能認證和技術諮詢。』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開發區管委會為推動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設立了專業非營利機構——天津泰達低碳經濟促進中心。目前,該中心已與500餘家節能環保技術供應商建立了聯系,其建立的泰達低碳經濟信息網注冊企業會員超過800家,每年組織的低碳技術交流對接活動多達十餘場。同時,該中心還負責實施了歐盟產業共生項目、中日(天津-茨城)環保合作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成為開發區引進國際先進理念、技術、產品、服務的橋梁。
在支持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開發區不惜重金設立的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每年投入1億元,重點扶持企業中水回用、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活動。開發區還於2009年在全市創新啟動了企業環境誠信評價工作,根據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指標得分情況,將企業環境行為分為從很好到很差五級。為方便公眾了解和辨識,依次以綠色、藍色、黃色、紅色和黑色進行標示,向社會公布,並給予相應獎懲。目前參評企業,已有108家。
泰達積極引導企業參與社會互動,督促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自2010年以來,成功舉辦三屆企業環境社會責任論壇,並評選出『環境社會責任貢獻企業』;從2009年開始,組織企業開展自願環境信息公開,至2013年已有146家次企業參與;已建成諾維信、PPG等10餘家企業環境教室,根據企業行業、產品特點,有針對性設計、布置,成為公眾環保知識學習平臺,涵蓋了開發區主要環保基礎設施和產業門類,向公眾免費開放,已累計接待數萬人次。
從『循環鏈』到『共生網』

通過構築產業鏈、產品鏈或廢物鏈,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群落,被看作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
『一塊廢電路板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在泰鼎(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治平身後是一座堆滿各類電子垃圾的龐大倉庫。開發區電子信息企業每年產生的上萬噸電子垃圾,在這裡獲得『新生』。
蔣治平介紹,通過專業手段,能從電子垃圾中回收金屬、塑料等各種資源,並用於開發區企業的生產。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像泰鼎這樣從事廢物資源化的企業,彌補了開發區既往產業鏈上變廢為寶的關鍵一環。
近年來,泰達圍繞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汽車制造和食品飲料四大支柱產業,引入補鏈項目,變『線性經濟模式』為『閉環經濟模式』,形成了產品鏈接關系密切、資源閉合流動、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產業鏈。
去年,南港工業區迎來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該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零排放。』牽頭實施該項目的馬來西亞恩那社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生產淨化海水、淡化水、去離子水等多種水產品過程中所產生的濃鹽水,將以工廠化方式生產精制鹽,提取化學品以及深加工產品。
依托海水淡化與工業制鹽一體化項目,南港工業區將把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引入公用工程建設,最終構築起以海水淡化及制鹽為主線,發電、化學品提取、化工建材等項目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這一模式可直接節省投資30%,使運行成本下降20%。』南港工業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未來,南港工業區的循環經濟鏈條將跨出園區,與鄰近的輕紡經濟區產業鏈相連。
泰達作為典型的綜合型工業園區,企業數量多、行業類別多、企業規模不等,循環經濟鏈條難以將所有產生廢物的企業網羅其中。針對這一點,開發區引進了英國的『產業共生』模式,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公布企業廢物資源的供需信息,幫助企業充分了解並且獲取適用於自身廢物資源化的途徑,從而推動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相互利用廢棄物。
開發區內的天津英泰汽車飾件有限公司便通過這一平臺,解決了處理包裝紙箱的苦惱。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過去包裝紙箱都混在垃圾中一起填埋,現在通過平臺找到了專業回收公司,不但省掉了處理費用,一年還能增加幾萬元的收益。項目實施兩年多來已先後成功『撮合』87個對接案例,減少原材料用量936388噸,減排二氧化碳近9萬噸,助企業增收1億元。
『美麗泰達』促就綠色藍圖

當前正在紮實推進的『美麗濱海·一號工程』是建設美麗濱海、構築生態文明、加快實現國家功能定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發展層次水平的內在要求;是順應社會期待,滿足群眾訴求,提昇居民幸福指數的關鍵保障。
泰達緊緊抓住『美麗濱海·一號工程』實施的契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力以赴推動美麗泰達建設。根據目標,到2017年,泰達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將比2012年下降25%,並在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創新引領、生態文明等方面實現新提昇。
在清新空氣行動上,泰達從循環化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燃煤污染控制等方面入手。到2017年,泰達將完成循環化改造工作;到2016年底,完成20家工廠的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到2017年底,完成6臺企業自備燃煤鍋爐,及建成區全部35蒸噸及以下的燃煤供熱鍋爐和燃煤工業鍋爐改燃或並網,將泰達建成基本無燃煤區。
在清水河道行動上,到2015年,泰達將完成南港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泰達慧谷污水接入營城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南部新興產業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到2016年,完成東排明渠河道治理;推動西區水生態環境的優化改造,提昇西區水環境質量。
隨著上述工作的實施,到2017年,泰達空氣質量將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優良天數逐年提高,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到2016年,確保轄區內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企業污水100%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並達標排放。
圍繞『美麗泰達』的建設,泰達還將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做好『文章』,在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創新引領、生態文明等方面實現新提昇。
在提昇產業空間布局上,泰達將推動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功能集成建設、產城融合互動,形成定位准確、規劃清晰、建設節奏明確的城市和產業空間布局。
在提昇產業結構上,泰達將繼續狠抓大項目好項目,全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昇級。
在提昇創新引領上,泰達將堅持投資、科技雙輪驅動,推動產業與科技有機融合,完善政策、招商、融資、服務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模式,建設創新型園區。
在提昇生態文明上,泰達將著力化解工業化與生態化的矛盾,完善產業共生模式和循環產業鏈條,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實現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將努力建設『美麗泰達』,實施一系列涉及經濟發展、環境改善、社會事業進步的重點工程,打造綠色產業、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生活,創建美麗社區、美麗企業、美麗單位,實現產業轉型、環境資源、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民生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到2015年,泰達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比2010年將實現『兩個翻番』,分別達到3000億元和1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40%,萬元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比2010年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