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高職高專教育處李力 |
主持人:剛剛各位介紹的一些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但在天津並不是唯一的亮點,天津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建設了全國職業教育的示範區,經過多種探索與嘗試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子。接下來要請李處長談一談近些年來天津教育發展的成果。
李力:天津的職業教育發展極具特色,首先,天津長期以來一直堅持依靠行業辦學、形成了院校與企業、市場之間緊密的聯繫,從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近些年,天津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斷加大投入,全體職教戰線的同仁晝夜奮戰,取得一定成績。
天津市是唯一的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教育部和天津簽署共建協議之後,天津推出八大工程33項計劃,這些計劃持續推動並已經獲得豐碩成果。
第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落戶天津。天津和教育部經過協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主賽場永久落戶天津,目前天津已成功舉辦七次大賽,正在着手準備第八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一比賽爲學生及學校展示職業教育成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
第三,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的建設。天津各級領導對海河教育園區建設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從財力投入到相關政策進行多方位支持,入園院校實現持續發展。目前,海河教育園區集中了一大批教育資源,其中一期有五所院校入園,四所屬於國家級示範骨幹院校,教育資源實現集約發展。目前園區建設正在向二期、三期工程推進,可以預見到海河教育園區未來將有更大發展。
此外,天津市還做了很多其他工作,例如天津市級示範校建設,天津遴選了高職範圍內18所市級示範校,以及5所專業建設特色校。天津市在“十二五”期間,對此項目給予了非常大的財政投入,目前示範校建設項目順利開展。
在軟件建設方面,天津職業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在第一屆教育改革成果展中,天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天津拿到了教學成果特等獎、三項一等獎和若干二等獎。
主持人:剛剛通過幾位嘉賓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天津職業教育創新之路,接下來請教一下餘會長,您對天津經驗、天津模式如何看?
餘祖光:職業教育發展最重要是創新。國家曾經與各地方政府共建了10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領域都有涉及,取得很大成績。而天津作爲其中之一成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示範區,很多先行先試的舉措在全國有一定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天津職業教育成果的取得在於高起點的創新。例如:20多年前中德學院引進德國實訓中心項目,由於當時國內教育水平與德國職業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技術密集度、資金強度等方面困難非常大,但是天津職教工作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結構的緊密對接。
因此,對於天津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我非常認可,我認爲有幾點值得推廣。
目前天津的職業教育已經形成氣候,這一成果與天津的文化氛圍有關。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只有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標誌着這一領域的成熟。天津的職業教育文化成熟得益於傳統的文化傳承:1903年開始,天津出現了現代產業,有著名的天津製造局,生產軍火、艦船等等,當時還有對應的職業教育。例如1906年左右天津有了工藝學堂和商業學堂。解放後天津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1958年劉少奇同志在這裏半工半讀,這可以說是中國版的“雙元制”。因此天津的職業教育文化有很深的底蘊,希望通過不斷的繼承創新,把天津職業教育辦的更好,全國引領示範作用更強。
主持人:目前對於天津職業教育來說,應該還有一個很有利的發展背景,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發展戰略,這一戰略部署必然帶來人才的流通,張院長,這對職業院校的發展會迎來哪些機遇?
張興會: 8月份,在天津市教委的支持指導下,召開了一次京津冀現代服務業比賽,當時北京市教委和河北省教委領導都來參會,共議現代服務業產教如何協同發展。11月7日,由天津市工信委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共同主辦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教對話會。我認爲,隨着區域經濟、產業集羣、新的產業分工和產業鏈條的變化,必然會對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專業內涵的設計催生新東西。職業院校辦學必須堅持改革和開放,這也是辦學的基本方針,總體來講,機遇大於挑戰。
主持人:機遇和挑戰並存,說到機遇可能有一些北京的企業落戶天津,對學生就業起到促進作用。剛剛張院長提到的這些也正好是我們網友關注的問題,我們微博上一位網友“李靜靜005”問到,不知道隨着京企落戶,現在有沒有一些企業與天津的職業院校簽訂定向培養的合同?哪方面的專業比較熱門呢?張院長,您那兒有北京企業的合作嗎?
張興會:我們院校和北京的合作企業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航科技公司一個下屬公司,另一個是博世力士樂公司,我們院校與這些企業有五年期的德國“雙元制”模式培養計劃。現在也有其他北京企業落戶天津,例如長征火箭這些大的工業項目有很多人才的需求。還有空客330馬上投產,需要從現在開始預備人才的培養。總體來講,北京企業到天津會拉動職業院校變革。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請餘會長談談如何看待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之下職業教育的發展?
餘祖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的一項重要舉措。經濟的區域佈局會受到區域的限制,在自身的需求和供給上發生矛盾。例如北京有一些技術產業發展很好,但是由於城市的定位問題需要向其他省市轉移。
從勞動力的需求來看,北京、天津這兩大直轄市勞動用工需求大,但是供給不足,此次整合有利於互通有無。
在城市的發展中,一些高科技產業走向心力,在巨大城市聚焦,但是一般製造業屬於離心力發展,可以從京津等地向河北省等地區轉移,當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節能環保。這樣才能實現地域各得其所地發展。職業院校的發展和結構調整是與經濟區域佈局緊密相連的,需要跟隨經濟發展趨勢,職業教育規劃需要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變動而變動。
此外,在生源問題上,職業教育也遭遇一些尷尬,例如直轄市經濟條件好、職業教育發展快,但是由於教育水平的提高,本地生源卻在減少。此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可以促進生源的流動,減小區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