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指出,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要以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爲主線,不斷堅定廣大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一名長期在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教師,要着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腦入心,需要教師在尊重教材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四個結合”:即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書和育人相結合、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互動、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第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成爲空洞的說教,而應該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現實感,增強其對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時時關注現實,要善於運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對一些重大時政要聞和社會現象在課堂進行及時評點和迴應,並且儘可能與所講授章節的相關知識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實。這樣就使課堂不至於成爲教師單方面的空洞說教,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該課程的時代感和鮮活性。對於一些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我們要回答而不是迴避,要引導而不是誤導,直面重大現實與理論問題,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唯有如此,才能使當代大學生更進一步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也才能使其對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誤保持一種包容的態度,從而激發其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熱情,凝心聚力共築中國夢。正如一位2010級法學院的學生在給我的郵件中寫道:“沈老師,跟您上了一學期課,感觸良多。至少我現在可以比較客觀的看待一些事情,而不是一味偏激和抱怨了。”
第二,教書與育人相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僅僅承擔教書的任務,而且還承擔育人鑄魂的義務。從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踐來看,吃着麥當勞、肯德基,看着好萊塢大片長大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闢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抱着一種與生俱來、不以爲然的態度,而對中國道路前進過程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就業難、買房難、社會階層固化等問題卻感同身受,深陷其中。對於這些問題,他們習慣於動輒以“人家西方如何如何”的口吻來予以鞭撻。如何撥開當代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迷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結合自己個人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爲大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處理好自身和家人、同學、學校、國家和社會的關係;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這對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所謂“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有時也許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次不經意的提醒,卻可能對學生一輩子產生重要影響。一位來自西安的學生在一封長達1000多字的電郵中給我寫道:“我一直覺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在聽了您的課程之後,我才明白,我們現在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生活,確實離不開黨的領導,樸實的言語中透露着對教師的一份信任和感激。
第三,教與學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不應該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而應該是一個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當代大學生並非成長於封閉環境下的“象牙塔”之中,由於現代傳媒技術的發達,大學生作爲文化素質較高、思想非常活躍的特殊羣體,其接受新信息的能力、速度和渠道在很多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無法企及的。對於一些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現實敏感問題,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單方面言傳身教,而應該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近年來各大高校大力推進的慕課或者翻轉課堂建設,目的就在於將傳統教學模式中單向灌輸轉化爲雙向互動,甚至讓學生反客爲主,在相當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爲良好的效果。去年下半年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之際,我適時組織了一次以“APEC與中國”爲主題的翻轉課堂活動,效果很好,不僅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給了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極佳機會。用一種同輩人的切身體會來進行自我教育,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四,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這也成爲制約其科研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決不能成爲思政課老師不搞科研或者放棄科研的一種藉口。這是因爲一方面“有爲纔能有位”,如果沒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作爲支撐,教師很難在學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謀得一席之地,這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個人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也必須要以一定的科研能力作爲支撐。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歷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等內容,如果沒有學理或者學術研究的支撐而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其課堂效果可想而知。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們在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候應有充分的自信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