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對立的解決“絕不只是認識的任務,而且是現實生活的任務”。在高校成爲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各種錯誤思潮爭奪青年的形勢下,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應該執行好兩個任務,即“認識的任務”和“現實生活的任務”。
“認識的任務”可分爲三個方面,一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識和詮釋,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從不同的學科領域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的研究,深化對黨史國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研究,在研究中避免簡單化、空泛化;二是深化對錯誤思潮的認識與批判,把握各種錯誤思潮的理論基礎、核心觀點、傳播特點、發展趨勢和影響危害,釐清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潮、學術研究與政治鼓量。三是對教育對象和教育引領方式的研究。要分析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訴求,研究實現政治認同、價值認同的基本規律,探索在網絡發展、大數據時代條件下推進科學理論“三進”、改變部分大學生對當代中國事實認知偏差的必需條件和有效途徑。認真執行“認識的任務”,既有助於構建當代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現實的解釋力,也有助於探尋理論研究成果與學生思想需要的契合點,將研究成果轉化爲教學內容、體現於教育活動中。
“現實生活的任務”就是實踐的任務。在高校,首先需要用制度的力量保障意識形態工作落到實處。這包括改革學術評價制度、人才評價制度、學科評價制度、學工評價制度,等等。在學生管理、教學管理、教師選聘、科研考覈、學科評估等各方面,建立既符合現代大學發展要求和時代要求、又體現社會主義方向的制度體系,明確底線,給高校師生清晰、正面的價值導向和學術導向。同時,根據大學師生獲取信息的習慣,以網絡建設爲紐帶,通過培育網絡“名師”“名欄”“名區”等,營造積極向上、“滿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氛圍。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爭奪將長期持續,高校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任重道遠。我們要在“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持之以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