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5月12日)
李克強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回顧總結兩年多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政府職能轉變情況,部署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把改革推向縱深。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是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十八屆二中全會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本屆政府成立伊始,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先手棋』。長期以來,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乾預過多、管得過死,重審批、輕監管,不僅抑制經濟發展活力,而且行政成本高,也容易滋生腐敗。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就是解決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一招,也緊緊抓住了行政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社會建設的要害。可以說,這項改革是『牛鼻子』,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兩年多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投資核准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准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注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資質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達標表彰事項大幅減少。中央層面取消、停征、減免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近千億元。在放權的同時,采取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地方各級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做好『接、放、管』工作。有些省份進展較快,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比例超過一半、最高的達70%,有的省級非行政許可已全面取消。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力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也推動了政府治理能力提昇和廉政建設,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成效。新增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去年達1293萬戶,其中新注冊企業增長45.9%;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城鎮新增就業仍達到1322萬人。今年一至四月份,新注冊企業繼續保持每天1萬戶,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這兩年,在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全面深化改革,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就業連創歷史新高,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其中簡政放權等改革紅利的釋放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的同志們顧全大局,勤勉敬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辛勞。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感謝!
簡政放權等改革雖初見成效,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政府一些該放的權還沒有放,手伸得還是太長;另一方面,已出臺的簡政放權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中梗阻』現象大量存在,『最後一公裡』還沒有完全打通。當然,『最先一公裡』也存在問題。這裡面既有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方式不適應的原因,也有地方和部門利益在作梗。企業和基層反映,不少審批事項只是換了個『馬甲』,從明的轉成暗的、從上面轉到下面、從政府轉到與政府有關的中介,審批服務中的各種『要件』、程序、環節等還是關卡林立。比如,穩增長必須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而當前投資仍處於下行狀態,像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鐵路、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等,有的項目批了,中央投資也到位了,但就是遲遲開不了工,錢也花不出去。到3月底,地方國庫庫存餘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有不作為的問題,但確實還有審批慢、審批難、環節多的問題,影響了投資進度。同時不少群眾反映,辦事還是存在難與慢,部門之間經常扯皮,這個章那個證還是很多,經常被折騰來折騰去。比如,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了『先照後證』,有些人反映拿了照以後還是碰到層層阻礙。缺一個『證』,企業就運行不了。一些誰聽了都會覺得荒唐的『證』仍然存在。其實不只是普通群眾,就是今天參加會議的領導乾部,離開你管的『一畝三分地』,自己或家屬辦事也會遇到諸如此類的不少難題。另外,從國際比較來看,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2015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雖比上年上昇3位,但在189個經濟體中仍排在第90位,主要原因還是各類行政審批等管制措施太多。名目繁多、無處不在的審批『當關』、證明『圍城』、公章『旅行』、公文『長征』,對個人來說,耗費的是時間和精力,增添的是煩惱和無奈;對企業來說,浪費的是人力和物力,貽誤的是市場機遇;對社會來說,削弱的是公平和公正,擠壓的是創業創新空間,尤其是抑制勞動生產率提高;對黨和政府來說,影響的是形象和威信,挫傷的是人心民意。對此,如果不努力加以改變,束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損害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延誤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
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實現『雙中高』目標,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培育新動能。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復雜多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矛盾逐步凸顯,到了爬坡過坎關鍵時期。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也面臨很多困難。但我們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采取的定向調控措施逐步見效,一定程度上對衝了經濟下行壓力。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一些方面出現向好的趨勢,比如調查失業率4月份有所降低,工業也在回昇。但有一些方面壓力還比較大,比如投資還在繼續下行。我們必須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向好的趨勢鞏固住,把下行的壓力頂住。這從根本上講還要靠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完成今年主要目標任務,並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們這個底氣來自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韌性和回旋餘地。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造好『雙引擎』,就能進一步形成更為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力,促進中國新一輪經濟『破繭成蝶』、行穩致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提供支橕。隨著國際經貿格局深刻調整和我國資源要素條件變化,我們傳統的競爭優勢在弱化。當前國際市場低迷,我國進出口增長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貿區網絡和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探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培育和擴大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這對政府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我到上海等四個自貿區都去看過,他們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簡政放權,讓企業能夠在自貿區內迅速登記,投資項目能較快落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修枝壯乾』。政府有所不為方能更好有所為。只有進一步把該放的權放掉、把不該管的事交出,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纔能有效推進政府的治理創新,更好地遂民意、促發展、利和諧。
特別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清障搭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國家的繁榮進步來自於人民創造力的發揮。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提出推進『雙創』,就是著眼於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無限創造力,讓他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果。
——推進『雙創』,既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讓群眾起來搞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可以不斷增加收入、擴大內需,還能使其在創造財富過程中實現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這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僅靠『二次分配』是不夠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實踐證明,哪個地方創業的環境好、創業的人數多,哪個地方的經濟就充滿活力、居民收入就高、貧富差距也就小。我們倡導萬眾創新,形成全社會的創新文化,這樣創新的土壤就更為深厚,創新的動力就更為強勁,創新的效應也更為巨大。推進『雙創』,不僅有利於增強國家經濟『硬實力』,而且有利於提昇國家『軟實力』。『雙創』著眼於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效契合了每個勞動者的內在需求。一個創業創新蔚然成風的國家,必然是昂揚向上、充滿活力和希望的。
——推進『雙創』,不僅限於個人和新生企業,現有企業包括大企業也要通過不斷創業創新來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看看那些長盛不衰的企業,哪一個不是與時俱進、經歷過多次創業創新的?否則,它的事業早就可能走到盡頭了。近年來,有些大企業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和消費個性化趨勢,對管理模式進行再造,將傳統的層級管控組織重塑為新型創業創新平臺,讓員工成為創客,並將平臺向外部開放,創客在這個平臺上孕育產生的『奇思妙想』,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與外邊合作開發,使企業變成一個大的創新資源聚集之地。這樣,帶動的配套中小企業更多了,創新能力更強了,產品更豐富了。企業推進創業創新是大有可為的。
——推進『雙創』,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勞動力,目前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達到13年、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潛力巨大。同時,我們還有7000多萬市場主體,其中有1800多萬家企業。廣大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擁有強烈的創業創新願望,但仍有不少有形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們的手腳。必須通過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破枷清障、鋪路搭橋,使他們輕裝前進、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已就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進行了部署,吸引了大批國內創業者以及金融企業和中介機構,不少外商也跟進了。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創新也在加快推進。這些自貿區探索的經驗要及時復制推廣,使我國擁有更好的營商環境,是外資的最佳選擇地。
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不僅是基於兩年多來的有效實踐,而且是基於歷史的啟示,特別是我國37年來改革開放內在成功邏輯的啟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有很多優秀文化,值得我們借鑒。我在政府工作報告裡講『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代表們是贊成的。《禮記》『禮運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至簡』中的『簡』字是什麼意思呢?《論語》『雍也篇』中講,要『居敬行簡』,可解釋為心裡牽掛著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為是『簡』的,不擾民、不煩民,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但同時又講,不能『居簡行簡』,可以解釋說,如果心裡沒有百姓,已經很『簡』了,再去『行簡』,那就太『簡』、不負責任、沒有法度了。縱觀中國歷史,凡盛世往往都用『居敬行簡』的辦法,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而那些衰亡的王朝都是煩民擾民多,所謂苛政猛於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走的是改革開放之路,『大道至簡』與此是相契合的。其核心內容是放開搞活,有力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創造活力。拿當年農村改革來說,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就是因為實行家庭承包制,給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很快就解決了溫飽問題。當然放權不是不管,而是既管也服務。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和37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管多就會管死,只有放開纔能搞活,從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施政的要義在於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總的要求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協同推進,即『放、管、服』三管齊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此,我們要善於借鑒汲取『大道至簡』等優秀文化傳統,並結合新的時代要求予以發揚光大,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所有社會成員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機會公平,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開闢社會進步新天地,營造團結和諧新氣象,使我們的國家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