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于家堡交通樞紐站啓用進入倒計時,在“史無前例”、沒有參考標準的地下交通樞紐的建設過程中,突破了許多困難。昨天,施工人員詳細解讀了高鐵站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3大難點。爲了解決這些工程難點,濱海建投集團重視新技術新工藝應用。通過引進應用先進技術,爲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爲了解決這些工程難點,在於家堡樞紐站配套工程的施工中,濱海建投集團重視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我們先是創新了監測手段,在常規監測工作基礎上,組織開發了‘深基坑工程遠程自動化監測系統’,對地下水位、地連牆牆頂位移、混凝土支撐軸力等關鍵部位進行自動監測和分析,數據及時反饋到各級管理人員,科學設立預警值,把任務安全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施工中還對技術工藝進行了創新,在設計上,採用61米深地連牆直接穿透40米厚承壓水層,隔斷基坑內外水力聯繫,降低基坑滲漏風險;在施工中,地連牆接頭採用工字鋼板止水接頭、埋設注漿管等新工藝,保證接頭施工質量。對不規則節點處採用T形或L形地連牆施工工藝,利用鑽抓結合方法,有效克服了異型地連牆不等深、易塌槽等施工難點。
- “上班族”通勤新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高鐵開通後,從天津站到于家堡站的高鐵票價僅10餘元,時間也將大大節省。在津濱輕軌未恢復的情況下,天津站至於家堡高鐵也將爲家住中心城區的濱海“上班族”提供一條通勤新選擇。
濱海建投集團軌道交通公司工程部部長馬晨祥表示,業內預計開通初期每日客流量將達到1萬~2萬人,但由於目前輕軌停運,運營初期的客流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字。“未來待‘十三五’後期三條地鐵線路正式投入運營之後,于家堡交通樞紐的客流量將超過60萬人。”
9萬平方米基坑挑戰高難度
作爲一個全地下的綜合交通樞紐,于家堡樞紐站的基坑總面積約9萬平方米,開挖深度最深爲31米(Z1線端頭井位置)。基坑相比以往四邊形的規則基坑而言形狀很不規則,存在較多轉角點和連接點,造成施工難度大。
地質複雜考驗工程安全性
場區內地下1.5至17米之間,存在厚度1至12.5米不等的淤泥質土層,極易發生蠕動和擾動;地面下20至60米範圍內存在巨厚砂層,俗稱“鐵板砂”;以上不良土層給地下連續牆成槽施工質量和功效造成不利影響。整個樞紐站工程基坑開挖深度大部分都位於一承壓含水層位置,承壓含水層給基坑施工安全控制帶來嚴峻的考驗。
首次挑戰60米超深地連牆
60米超深地連牆、衆多異型幅地連牆增加了施工難度。樞紐站圍護結構大量採用地連牆,最深達到60米,且存在大量“Z”“L”“T”形等異型地連牆。不良地層中淤泥質黏土層和“鐵板砂”層給地連牆施工造成易塌槽、成槽功效低等不良影響,也給工程技術和管理帶來很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