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河北鋼鐵集團王義芳董事長。去年以來,鋼鐵行業兼併重組一直備受業內關注,我想問一下王總,咱們下一步有沒有計劃進行跨區域、跨省區的兼併,如果進行跨區域的兼併會遇到哪些方面的阻力?另外,咱們在省內還有沒有兼併其他鋼鐵企業的計劃?謝謝。
[王義芳]關於企業聯合重組,我感覺,在鋼鐵行業的一些大的聯合重組上,我們做的力度是比較大的,也是最實質的。特別2008年6月底唐鋼和南鋼聯合組建以後,我們在人員管理、統一發展規劃、產供銷、財務等方面進行了實質上的整合。作爲下一步的計劃,我們也想不管是省內,還是省外,甚至國外,採取一些兼併的措施,兼併一些企業。但是這裏面確實有一些難度,首先是所有制的限制,比如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河北省的民營企業。去年我們的鋼產量在河北省4000萬噸還佔不到30%,那就是說三分之二還多都是民營企業,所以眼下所有制不同,不像我們在組建之前都是公有制企業,一個投資人,可以把資產劃撥就可以了。現在民營企業,如果形勢好,它可能不願意讓你兼併,如果形勢不好,它有可能在淘汰之列,兼併的意義就不大了,而且多數還不是以股權的形式來兼併,而是要現匯,所以兼併起來可能有一些困難。另外跨地區的兼併也牽涉到各個省方方面面的問題,跨國兼併更存在着這些問題。我們現在只能說有這方面的設想,我們也介入了一些,但是還沒有具體談成。目前在省內,大家可能也知道了,我們可能下一步在石鋼這個方面要有一些舉措,具體的情況可以看下一步我們確切的消息和進展的情況。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想問王晶代表,你們新大陸在臺灣的經營情況怎麼樣?有沒有新的投資計劃或者增資的計劃?謝謝。
[王晶]去年下半年,我們獲准到臺灣投資。但是我們第一個投資的單子主要是做產業這方面,是把我們的自主創新的產品通過臺灣這個平臺進行市場應用以及走向國際化。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通過臺灣這個平臺,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在上升,而且更多的國際上的客戶瞭解我們新大陸的品牌;第二個方面,通過臺灣這個平臺,主要是增強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因爲臺灣的經濟比我們大陸的經濟走得早,所以產業化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供應鏈的管理,以及對知識產權管理這方面,比我們大陸更有經驗。所以,藉助這個平臺,我們實際上是要補自己的短板。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主要是在科技創新的投入和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同時,通過臺灣這個市場,我們更多地把原來我們在國內比較成功的或者比較好的一些商業模式和應用推廣到臺灣,並通過臺灣走向全球。我下一步的考慮,是除了在原有的企業增資擴股之外、增加投入之外,可能我們還有第二個產業合作,就是現在物聯網的應用,合資談判正在進行中。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想請問中糧集團嶽總一個問題,國產大豆應該如何應對低價進口大豆的衝擊?中糧集團在生物能源領域一些投資和具體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嶽國君]我重點給你說說生物能源。因爲我對大豆這一塊不是很熟悉,很抱歉。生物能源現在是中糧產業裏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目前在中國有3個燃料乙醇的生產廠,其中在廣西,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目前全世界正在運行的唯一的非糧的燃料乙醇裝置,這個裝置目前運行得挺好。燃料乙醇包括其他別的生物能源,因爲它是解決農產品的問題,解決農民的問題,我們的原料都是以農產品做原料的。另外是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我們國家目前有十個省都在用燃料乙醇,但我們都是一時的。這對碳氫化物、碳氧化物,特別是對碳氧化物的排放非常有幫助。另外,它確實能有助於解決我們國家的能源問題,因爲目前全國的燃料乙醇的產量,去年大概是170多萬噸。整個生物能源一定要在國家整體的部署下進行,下一步我們會緊緊跟隨國家部署,在具備條件的有關省實施我們的規劃。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請問柳傳志總裁,我記得去年兩會記者會上您也是提到評估投資臺灣,現在讓王晶總裁捷足先登,那麼聯想下一步有沒有進一步投資臺灣的打算?今年有什麼具體的行動?有消息說,和臺灣的金融業有合作,您能說明一下嗎?另外,柳總裁和王晶總裁有什麼樣的建議,可以吸引更多的陸資到臺灣投資?
[柳傳志]我大概沒有說過我一定要投資臺灣的問題,但是和臺灣的合作還是很多的。國家有關代表團訪問臺灣的時候,大概採購大戶就是聯想。我覺得我們和臺灣的合作,將來用合資的方式,或者是在臺灣,或者是在大陸建立公司,都是有很大可能的,因爲確實有很大的優勢互補。剛纔王晶女士講到,臺灣經濟先走一步,特別是在電腦領域裏,無論從技術和管理上,現在確實有很獨到的地方。另外,在它的新竹工業園裏面,高科技產業化的做法,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我們曾經多次派人到新竹瞭解情況。無論是現有的電腦領域考慮,還是高科技領域考慮,緊密合作,資產合作,一直髮展到業務合作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
[王晶]因爲我剛纔已經講到,兩岸的優勢,臺灣方面有優勢,但是我們中國大陸的優勢在哪裏呢?其實我們的創新能力很強,而且我們的市場很大,這對推動企業創新是有好處的。我們的發展到現在這個時期,正好和臺灣在產業上可以形成很強互補的時候,所以,我們希望我們大陸的這一類高技術企業藉助這個平臺走到臺灣,聯手臺灣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我們打中國的大品牌。也希望臺灣的企業,包括政府,能看到這一點,現在是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是有時間的,如果過了這一段時間,失去了這個優勢以後,那臺灣也會被邊緣化。我的建議就是要抓住現在最好的時期,特別是金融危機的時候,兩岸聯手,共同打中國這個品牌。
[柳傳志]我有個抱怨。就是如果要在大陸開一個研討會的話,請臺灣有關的人士,不管多高的人士,人家馬上就能來。但是,臺灣開高層研討會的時候,我辦簽證根本來不及辦,我覺得這點有點太不平等了。那邊到這邊來,隨便來。我們到那邊去怎麼就那麼費勁呢?這是一個抱怨,請您反映一下。
[《祖國》雜誌記者、今晚傳媒特約記者]我有一個問題請教一下柳傳志代表,我這個問題也是替若干大學生問一下柳代表,您是我們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當今全球經濟正在步入復甦的背景環境下,以及未來的一二十年中,您覺得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的經濟增長點應該在什麼地方?換言之,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主要的投入方向應該是在哪裏?謝謝您。
[柳傳志]這是兩個事。電子信息產業本身將依然會有長足的發展。剛纔講到互聯網的應用,在2000年的時候說的那些泡沫的事,現在真的全都在實現。現在又提出了關於物聯網的概念,我相信,以後也會陸續實現。這些方面可能會對世界經濟的拉動起重要作用。但是,是不是一定是大學生集中要往這個方向,這是另外一回事。作爲大學生,要考慮到自己的就業、自己的興趣,還有另外一個綜合考慮的問題,比如,是不是有堅強意志,有追求的人自己要出來創業,那他未必就是在這個領域裏面做。我想把這個事情說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