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週持續到本週初期的霧霾天氣,讓全國33個城市陷入了一片灰暗之中。身處霧霾天氣最嚴重的地區,天津連日來的PM2.5指數也高居不下。微博、紙媒、電視、廣播中關於空氣污染的話題成爲上週最熱門的話題,抱怨聲居多。但是,面對這樣的十面“霾”伏,每個公民自己真的就沒有責任麼?
PM2.5污染下的天津
上週到這周初期,嚴重的PM2.5污染令我國中東部地區陷入了一片霧霾之中,範圍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污染之嚴重多年罕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 “牽着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微博網友這樣的調侃被轉發上萬次。在網絡上,更多的聲音是指責空氣質量的污染讓人們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而天津地處京津塘工業區的核心地帶,受此次霧霾天氣的影響也較大。
天津市區連日來的PM2.5指數也高居不下,甚至首次發佈了霧霾天氣黃色預警,提醒人們減少戶外運動,防止嚴重污染的空氣對身體造成潛在傷害。
嗓子發癢、眼睛疼、鼻炎復發……一週以來,不少市民出現了“霧霾症狀”,而大街上更有很多人帶起了口罩。記者瞭解到,上週因霧霾天氣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頻發。而在上週,天津市不少中小學校都取消了戶外活動,體育課改成了室內課,每日的課間操也改在教室內進行。博瀚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面對嚴重的霧霾天氣,學校已經把課間操改在了室內進行,體育課也暫停了,和其他主科進行了調課,天氣恢復正常再補上這幾節體育課。小學生正在長身體的階段,身體抵抗力也沒有成人強,所以霧霾天氣對小學生的影響較大,所以,爲了學生的健康,學校只能採取相關措施,家長們也很支持。”
記者於1月12日在南京路採訪時隨機採訪了多位市民對於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的看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除了特殊天氣條件這樣的客觀條件外,工業污染是令空氣質量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位帶着醫用口罩的市民對記者說:“據我自己的瞭解,尤其在冬天,天津的燃煤使用量巨大,而隨着經濟發展而來的工業污染也比較嚴重。雖然國家一直在倡導節能減排,並且也付諸於實際行動,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效果並不理想。”
雖然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天津市區上週的平均PM2.5指數相比北京低了不少,受污染程度也比北京低,但是從記者採訪普通市民的態度來看,天津大部分市民還是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可能對健康造成的影響而擔心。
“上週有一天下班回家我馬上就用紙巾擦鼻子,結果紙巾都被擦黑了。我就立刻上網搜能抵禦霧霾天氣的口罩,直接給家裏每一個人都拍了一隻。又去水果店買了很多梨,熬水、生吃,起到潤肺和預防感冒的作用。”市民女士對記者說。
旅居韓國的天津人孫曉明本計劃於1月10日坐飛機從仁川返回天津,但是由於大霧,航班延誤了很長時間。“飛機飛到天津附近上空的時候,海上的藍天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暗,那種顏色讓人很難受,有一種窒息感。”孫曉明說,“污染挺嚴重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在環境保護上下的功夫還遠遠不夠。”
而在嚴重的霧霾天氣下,很多人也把矛頭指向了機動車尾氣污染。在本市,很多人表達了限制機動車數量的提議。據瞭解,目前天津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了200萬輛,雖然沒有像北京採用搖號的方式來限制機動車數量的增長,但是面對霧霾天氣,還是有不少市民呼籲限制天津的機動車增長。
“天津的私家車越來越多了,兩年前小區的停車場還能見到不少空位,現在已經是一位難求了,很多車沒有車位,都停在了小區門口,而且道路也是愈發擁堵。這都不算什麼大事,但是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站在馬路中間,你都能聞到汽車尾氣的氣味。現在都說禁菸,但我感覺汽車尾氣的危害一點兒也不比吸菸小。不是每個人都吸菸,但是每個人都要外出,都要呼吸。”市民李先生說:“所以,我覺得還是儘快限制一下機動車增長的速度,儘量加快普及綠色動力的機動車。雖然現在很多公交車和出租車都改成了天然氣和電力,但是數量遠遠不夠。”
在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下,在較爲嚴重過的空氣污染程度下,普通公民似乎在瞬間都關注起平時並不太關心的空氣污染問題,並且都把矛頭指向工業和城市化對空氣造成的嚴重污染,怨聲載道。
空氣差,公民也有責任
誠然,身處京津唐工業區,天津周邊如唐山、石家莊、邯鄲等地重化工業祕笈,鋼鐵、建材、火電、化工等產業集中,加上密度極大的城市集羣,空氣污染歷來是一個比較難以處理的問題。加之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華北地區的空氣質量一直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
面對較爲嚴重的空氣污染,政府也在加大對空氣和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天津市在去年8月引入了40輛純電動公交客車,投放在了運營一線;作爲國家推廣天然氣汽車的試點城市,天津市於2001年率先建成第一座加氣母站,公交車、出租車改用天然氣在十幾年來取得了重要進展。而北京也在近年來進行着廣泛的煤改氣工作。
政府的種種措施一直在不遺餘力地保護着城市頭頂上的藍天。但是儘管如此,由於部分企業對於環境保護的漠視和大衆環保觀念的普遍缺乏,只靠官方的力量還是無法應對區域空氣污染的嚴峻事實。
空氣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因此,每個公民也都應承擔起一份責任,而不是面對污染而發的無用的埋怨。“在污染愈發嚴重的情況下,自覺維護空氣的質量是每個公民的自覺。”一家環保機構的專家田芬對記者說,“隨着天津經濟的不斷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機動車、電子產品等產品的購買需求會越來越大,這些個人消費所帶來的生產過程中和使用過程中的污染排放,對空氣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空氣污染在不知不覺中正在發生,恢復卻需漫長時日。“毒霧”面前,付出了代價的每個公民都應該反省,哪些生活習慣增加了“環境負荷”:非剛性需求的機動車駕駛、亂扔垃圾、無視垃圾分類、公共場所吸菸、焚燒式祭祀、焚燒樹葉、秸稈、垃圾……
“如果每個人都能正確認識到維護空氣環境中自己能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實現真正的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就會爲保護空氣質量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不是隻說着綠色生活的口號。”田芬說,“雖然每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當大多數公民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時,整個社會所爆發出的能量是無窮大的。”
一場罕見的霧霾天氣,讓人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每個公民都應真正認識到保護環境的必要性,並且從自己做起,必須對形形色色的污染說“不”。這樣才能活得更安心,生活質量才能更高,也給自己的後代們留下一片藍天。
風雪指不上,藍天有他們的貢獻
霧霾之中最具諷刺意味的畫面,莫過於蝸行的汽車長龍。幾乎每個人都會爲這惱人的空氣抱怨幾句,但肯捨得暫停幾天不開汽車的寥寥無幾。霧霾之中,雖無人獨善其身,也無人爲之負責。面對霧霾,不能全指望颳風和降雪。風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他們能爲我們帶來藍天,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天津,有着爲數衆多的綠色先行者,他們不是那些空喊着環境保護的人,他們在默默地爲頭頂上這片藍天做着自己的貢獻。
綠色騎行者:餘明揚
用單車打造綠色生活
餘明揚,一個年僅18歲的小夥子,每天騎着自己心愛的自行車往返幾十公里從南開區的家到津南大學城上學,風雨無阻。
記者見到餘明揚,是在一次採訪騎行俱樂部活動的現場,穿着一身專業騎行服的餘明揚立刻就進入到了記者的視野當中。185釐米的身高,結實的身材,略帶青澀的面孔,很容易給人留下一個陽光大男孩兒的印象。
餘明揚16歲在父母的帶領下迷上了自行車騎行,兩年裏,從一個迷戀在網絡遊戲中的少年成爲了一個健康向上的陽光男孩兒。去年九月,餘明揚考入了位於津南大學城的一所學校,由於沒有辦理住校手續,所以每日幾十公里的上學路程就成爲了餘明揚父母擔心的事。
“我母親想每天開車送我去上學,但是被我拒絕了。每天往返幾十公里,油錢先不說,耽誤我母親的工作是最主要的。而且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還能讓父母送着上學?”餘明揚說,“所以我就選擇了騎車上學。”
“能騎得下來麼?這一趟可不近啊。”記者感慨。“小意思,參加比賽比這難得多了,山地我也騎過,與這些相比,一天騎幾十公里去上學不叫事兒。路況好的話,不到一小時就能到學校。別忘了,我可是騎了兩年車的業餘車手啊。”餘明揚說,“每天都能騎車上學挺好的,一來,上學的路程也成了訓練的路程,二來,不用趕車,不用堵在路中間的感覺很好。每次看到旁邊車道上堵在路中的汽車,我有一種很強的優越感,哈哈。”
“今年18了,有計劃考駕照麼?買輛車會方便點兒。”記者說。“暫時沒有這個計劃,因爲我對開車沒什麼興趣,你看看現在馬路堵得那樣,我受不了。”餘明揚說。“這大霧天你也騎車去上學?”記者問。“這幾天沒騎,因爲我們考完試放假了,哈哈。出門也沒騎,空氣實在不好,騎車是個挺耗費體力的運動,需要大量的呼吸,這天兒不敢騎。”
“你選擇騎車出行有保護環境的初衷麼?現在很多人打着環保的旗號來搞騎行活動。”記者問。“一開始還真沒有,只是覺得能夠鍛鍊身體,能夠交朋友,慢慢地也愛上了自行車。但是後來也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出行方式,也能用自己的行動來爲環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覺挺驕傲的。”餘明揚說,“前幾天聽廣播,有人建議向開車的人收取空氣污染稅,如果真的實行了,我以後工作了就不用交這樣的稅了,哈哈。”
從餘明揚的話語中,能感覺到他其實還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大男孩兒,但是這樣簡單的,甚至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話語卻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力量。在這連續的霧霾天氣裏,一個18歲的男孩兒卻用自己的綠色生活方式快樂地生活着。其實,有些看似生活中離不開的事物,咬咬牙離開了,也不是什麼很難辦到的事。比如私家車這一交通工具,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選擇騎車去上班是一件和大自然溝通的良好機會,這比起去家門口小賣部買個零食都要開車的生活方式比,健康得太多。
綠色駕駛員:李奕東
旁人眼中的“燒包兒”
說到電動汽車,國人對於這種環保車型的認識還很少,尤其是那比普通車型貴不少的價格,更是讓很多想要購買電動汽車的人望而卻步。比如,2012款思域最低配的售價爲13萬元,而2009年推出的油電混合動力版思域的售價將近27萬元。在車型配置並不大差別的情況下,這多出來的13萬元讓很多人覺得,誰買這樣的車,誰腦子就是有病。
但是,確實有人頂着旁人“燒包兒”的說法購買了混合動力的汽車。李奕東去年購買了一輛普銳斯,這輛車是一款油電混合動力版汽車,可以在全電動的動力系統下正常行駛。
“去年家裏計劃買第二輛車,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買這兩混合動力的車。”李奕東說,“雖然買車的時候花了快30萬元,但是這種清潔能源節省了很大一筆後續花費,而且當時也考慮,清潔能源能爲環保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邊朋友沒有人說過你爲什麼花這麼多錢買輛小車呢?”記者問,“很多同事都說我有病,花30萬元能買輛小奧迪了,卻買了這麼一個小車。但是我覺得很值,因爲這車在電動驅動下,發動機的噪音很小,開起來很安靜,速度一點兒也不比汽油發動機慢。而且充電的價比加油便宜不少,省下了大筆油費。充電站電價執行天津市的商業電價,這樣算下來,每百公里下來比燒油能省一半都多的錢。仔細一算,剩下的這些錢也補充了這輛車較高的價格。最重要的,我爲天津的空氣還貢獻了一份清新。”
雖然,目前電動汽車在國內的發展由於消費觀念的原因困難重重,但是面對快捷出行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混合動力汽車是一個很好地解決辦法。但無奈的是,比普通車型高出很多的售價,還是讓大部分人有心無力。此外,充電站的稀少也給電動汽車的使用和續航能力造成了不曉得麻煩。“如果相關部門對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給予最大程度上的政策優惠,廠家逐步降低混合動力車型的製造成本,政府加大對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混合動力版汽車的。因爲混合動力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環境保護上,都有着極大的優點。”李奕東說,“比如,向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機動車超飽和,就靠搖號上牌和限號來解決擁堵和尾氣污染的問題。但我覺得,這個辦法並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不如特別針對購買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的限號限制,購買清潔能源汽車可以不搖號。並且以各種政策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這是一個目前來看比較有效的辦法。”
城事
時尚口罩能用多久?
陰霾天氣的到來,讓口罩成爲熱銷產品。相較於藥店裏白色紗布口罩的單一材質樣式,色彩繽紛、個性可愛的時尚口罩成爲了“新寵”。醫學專家提醒消費者,戴口罩很有講究,如果不注意佩戴衛生,看似保護人們健康的口罩就極有可能成爲危害健康的“殺手”。
除了往年流行的印花卡通口罩外,今年開始新興的一種“毛絨口罩”也掛在了不少店面的顯眼處,卡通圖案加上毛絨可愛的質感,讓很多年輕人愛不釋手。此外,不少時尚口罩除了在圖案上標新立異外,造型上也追求另闢蹊徑,有的形狀不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直接做成卡通人物的頭像等。
對於這些五顏六色、個性可愛的時尚口罩,醫學專家提醒說,時尚口罩不屬於醫用口罩,本身就未進行嚴格的消毒,衛生條件也無法保證,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散裝口罩或是封口不嚴密的口罩整天擺在暴露的空氣中,極容易被細菌污染。如果購買口罩的市民沒有經過任何消毒程序就直接戴上口罩,很容易就被口罩上依附的細菌感染。而且,不少時尚口罩的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生產口罩所使用的塗料和纖維的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被使用的油彩中可能會含鉛等重金屬有害物質,長期使用這類口罩會危害人體的健康。使用低劣油彩和纖維可能會引起使用者過敏等症狀,如果吸入體內還可能會引起呼吸道疾病。”
那麼,口罩怎麼戴才能衛生健康?“口罩是要天天清洗的。最好有兩三個口罩換着戴,方便清洗更換。不僅如此,一個口罩的使用壽命只有一週,口罩使用一週後就要換掉,不然會滋生細菌,影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