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乘高鐵到北京不到1小時,到天津才20多分鐘,真是太便捷了!”越來越多的滄州人透過京津冀協同發展,領略到“同城時代”的含義。
以“鐵獅子”、武術、雜技而聞名的滄州,過去在經濟上似乎名不見經傳。然而,當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爲重大國家戰略,昭示着又一個“春天裏的故事”已經開篇。滄州地處京津冀三地三維空間的核心地帶,是河北省全力打造的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增長極,擁有沿海臨港、土地、交通等優勢。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爲滄州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創造了先決條件,也決定了滄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應有更大擔當。
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天津與滄州一直是血脈相親,現在更是緊密相連。”僅去年一年,滄州與天津執行合作項目432項,計劃總投資35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4.5億元;年供應天津蔬菜4億公斤,各種蛋類、肉類4億公斤,糧食30萬噸;與南開、河西、紅橋、河北區建立了友好城區關係;與天津有關方面簽署了勞務合作、旅遊合作協議……2011年國務院批准包括滄州在內的《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滄州的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滄州列爲河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增長極。近年來,滄州一直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13億元,居河北省第4位;全部財政收入達到416.5億元,居全省第3位。
現在的滄州,進入了與京津同城時代。乘坐京滬高鐵,滄州到北京51分鐘,到天津20多分鐘。滄州境內7條高速公路都進入京津冀高速路網,各縣(市)都可以便捷地通達京津。便捷的交通委滄州市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優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在滄州均設有煉油廠,原油加工能力可達1500萬噸/年。2013年石油化工行業實現增加值47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7.2%。
在滄州採訪的幾天裏,記者深切地體會到,從“服務京津,甘做配角,打造京津‘菜籃子’‘米袋子’”,到“主動融入,實現協同發展、融合發展、一體發展”新階段,滄州從未停止過與京津的對接。可以說,無論是沿海優勢、區位條件,還是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滄州都是全省乃至京津冀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