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話題
關鍵詞:
  人教版內地中學語文教材中減少魯迅作品 引爭議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魯迅論壇上,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減少魯迅作品再次引起了爭議———人們發現《藥》、《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三篇。學生們認為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是有關方面決定減少魯迅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說,中學校園裡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幾乎成了中學校園裡師生的『共識』。
  魯迅作品『雞肋說』、『晦澀說』、『壓抑痛苦說』、『時代隔膜說』等炸開了鍋。
   魯迅作品,代表一個時代一種精神——
  魯迅作品,真的不該撤——時有所聞的『撤魯』之聲,應引起人們對如今中學語文課本選文乃至人文教育模式方面的某種擔懮。那就是用娛樂性取代嚴肅性、用可讀性取代思想性,社會上確實有這麼一種以輕浮替代沈重、以低俗排擠崇高的價值傾向。如果這種傾向開始影響我們的教育,而所打的旗號就是所謂的『時代性』,後果會怎樣呢?這裡,並不是說要我們的社會永遠沈重,那當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現實。但是一個不重視思想的社會,一個輕飄飄的社會,一個把精力用於玩文字游戲的社會,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點擊觀看全文
  魯迅與課本,誰更需要誰——『魯迅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樹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現代價值觀,他的文章是現代白話文的典范,這就是魯迅在語文課本的獨特價值,關鍵在於選哪些,怎樣講,能不能讓學生接近魯迅的精神世界。』他舉例說,對中學生而言,魯迅有些雜文歷史語境比較復雜,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過客》則應該入選:人生的前方是墳墓還是鮮花?人生的意義何在?應該怎樣面對生命?這樣的文章能夠激發青年學生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應該入選。【點擊觀看全文
  刪除魯迅作品是數典忘祖——試看今日社會大舞臺,一會兒『聽證』,一會兒『接軌』,一會兒又『攻堅』,真可謂好戲連連,而結局卻不外乎價格漲了,福利沒了,工作丟了。在這個過程中,固然有少數諤諤之士,但大多數人,無非只是看客而已。如今在中國社會出現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除了制度建設尚未完善之外,難道就沒有國民性的原因嗎?只要中國人一天不能徹底洗刷掉國民性中的劣性因素,展現出自立、自為的精神面貌,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就一天也不會過時。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學教材刪除魯迅作品,不過是一場數典忘祖的鬧劇罷了。【點擊觀看全文
   魯迅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就應該刪除嗎?——
  『生澀難懂』就應該刪除嗎?——這個理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試問,如果一切都以孩子們的喜好為依歸,那還要教育乾什麼,連學校都取消,讓他們終日游戲、上網、聽流行歌曲,豈不更是皆大歡喜?語文教材中選什麼作品,主要應該看其思想、文學價值,而不應該只是一味去迎合孩子們的口味。更何況,如果『生澀難懂』就應該刪除,那麼請問《詩經》就好懂嗎?《楚辭》、《離騷》就好懂嗎?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等等就好懂嗎?把這些一概刪除,語文教材裡還能剩些什麼呢?【點擊觀看全文
  誰把魯迅作品做成了雞肋?——拋開非文學的那些立場,魯迅的文章、梁實秋的文章都是應該去學習的。但大師的文章被教來教去教成了『雞肋』,恐怕第一不能對已經作古的大師妄加指摘,第二不能把責任都推給現在的學生,問題的關鍵還是語文老師。作為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所教授的內容又是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卻無法讓新一輩去領悟前輩文字的智慧和力量,難道不該羞愧嗎?【點擊觀看全文
  拿雞肋來說事,太沒智商了——《阿Q正傳》、《孔乙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這些中學時候課堂上教授的作品,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會留下一生的印象,也並沒有說有多生澀難懂。英國人都知道莎士比亞,俄國人都知道托爾斯泰,德國人都知道歌德,到了我們這好不容易都知道個魯迅,一下子就都雞肋了。【點擊觀看全文
    教魯迅作品有『難度』 ,應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提高 ——
  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句時下中學校園裡流傳的順口溜,的確映射出了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去年年底,由魯迅後人主持的魯迅文化發展中心通過調查發現,全國中小學語文課本雖然大量選入了魯迅的文章,但『誤讀』現象普遍存在。在一次交流活動中,甚至有位中學校長介紹,孩子們學習魯迅,主要是讓他們學習魯迅的戰斗精神,攻克學習堡壘。在場的魯迅研究學者們頓時啞然。【點擊觀看全文
  魯迅作品正在被誤讀——魯迅一些回憶少年生活的散文,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原本都充滿著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人們只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的主旨,甚至將不屬於作者本意的東西強加進去。有人說,學生在閱讀魯迅時,實際上是帶著一種閱讀的思想重托,還要進入考試領域、要按照不二的答案來做習題,以至於真正接觸到作品的時候已經無興趣了。其實無論是閱讀還是解讀魯迅,都放大了他作為思想『斗士』的一面。出於對權威的尊崇,對魯迅加以拔高甚至神話化,使原本充滿著人文氣息的魯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一具嚴肅『軀殼』。【點擊觀看全文
  魯迅作品去留,聽聽教師意見——我們大家的衡量標准很單一,而且過多夾雜著感情因素在裡面。而教師則不同,他們會從各方面進行考慮。他們除了自己對這個問題有個人看法以外,還教了眾多不同時代的學生,通過歸納不同時代學生對魯迅品的看法,可以更加理性地總結出意見來。【點擊觀看全文
>>>更多<<<
  人們重視魯迅作品,究其原因,還是魯迅作品給予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洗禮,以及其在民族文化中一貫秉持和傳承的精神文化地位!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本期編輯:鄭津 2009.08.16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