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豁達面對坎坷本分人格寡慾
老杜有着堅忍不拔的性格,同時也有着正直善良的品性。老杜常掛在嘴邊的是“人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本”。這個“本”是做人的原則、底線、本分,老杜守的死死的。對社會上一些人見利忘義、寡廉鮮恥的行徑,老杜總是嗤之以鼻。
看到妻子整日忙忙碌碌的身影,老杜的心裏即心疼又愧疚。自己的工作再忙,但作爲男人,也理應爲家庭撐起一片藍天。談到家庭責任,老杜坦言:“人都說事業、家庭不能兩全,我認爲不應該這樣,一個人要想事業有成,家庭必須和諧,如果出門後家裏不能放心,你在外面工作也不會安心,而照顧好家庭本身是男人的責任。”
老杜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多年來,爲支撐、照顧好這個多難之家,老杜同樣承載着常人難以想像的重負。和妻子當年一樣,他的行進軌跡也是派出所、家兩點一線,緊張、簡單乏味的生活讓他時間表格外充實。到派出所上班早出晚歸,一去就是一天,同時每隔兩天就要值一次夜班,要在單位連續工作兩天。白天在所裏緊張工作一整天,晚上回到家裏,心疼妻子的老杜,總是搶着幹家務,伺候殘疾兒子,給兒子洗澡,讓妻子歇歇腳。工作之餘的老杜學會了全套持家的手藝,比如下班後進廚房煎炒烹炸讓妻子兒女吃頓順口兒飯;比如節假日大掃除,讓平時來不及拾掇的小家舊貌換新顏;再比如抽個兒小空兒叮叮噹噹廢物利用,爲家裏添些小物件。這些,都曾讓這個平時沉悶的家飄蕩出陣陣歡聲笑語。也正是有了他們夫妻間的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和互相幫助,纔有了這個和諧溫馨的家。
兒子平時喜歡聽收音機,看《西遊記》電視劇,爲讓兒子開心,老杜只要發現兒子的收音機出現了故障,馬上就買來新的,並專門給兒子買了臺小電視,儘可能滿足兒子,看到兒子專心致志鼓搗這些心愛的小玩意,老杜的內心充滿了甜蜜。每天晚飯後,只要沒有特殊事情,老杜都要拉上兒子外出去遛彎兒,與兒子一起鍛鍊。兒子步履蹣跚、一瘸一拐的神態,常常讓人駐足觀望,慢慢地熟悉了這對父子情況的人們,無不對老杜投以讚許的目光。在農村居住的那段時間,爲減少生活開支,老杜和妻子在自己的宅院種上了時令的蔬菜,看到滿園的綠色,享受到勞動樂趣和成果的老杜不無得意地說“咱家吃的都是綠色食品”。趕上週末休假,老杜偶爾會開車拉上一家子到周邊旅遊景點轉上一圈,一家人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老杜在家是長子,他年輕時父親因事故去世,是母親含辛茹苦獨自一人支撐起這個殘缺的家,把弟妹拉扯長大成人,對母親他是格外敬重。在苦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老杜始終恪守着“百善孝爲先”的古訓,無論是對自己年邁的母親還是岳父,在他們家附近那是有口皆碑,兩位老人喜歡吃什麼、做什麼,他都記在心上,家裏再拮据他也會千方百計先滿足老人。閒暇時,他會象孩子似的圍在老人膝前,與老人聊天、說笑話,變着法的逗老人開心,從未和老人紅過臉。三年前,隨着工資的增長,一直在農村居住的老杜下了狠心,在城區買了一套兩居室住房。新房到手的第一天,老杜就把母親接來,娘幾個在新房裏看看這、摸摸那,歡笑聲在那狹小的空間裏久久迴盪。儘管這套住房比同齡人晚了至少20年,儘管現在還有大部分貸款未還清,儘管加上老杜母親一家五口住的有些擁擠,但老杜心滿意足,幸福並陶醉着。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這句格言用在老杜身上是恰如其分。老杜對自己家庭的困難從不抱怨、叫屈,外人很難從他說話高聲亮嗓,時常爆發出爽朗的笑聲中窺出他有絲毫的不如意。老杜酷愛看球,這也是他休閒放鬆的唯一方式,有時兒子看到電視上有球類比賽,馬上就會把正在忙碌的老杜拽到電視機前,爺倆之間對彼此的喜好是那樣的瞭解和默契。每逢這時老杜都會放下手裏的活計,神情專注地看個痛快,看到自己喜愛的球隊進球,他會象個發狂的粉絲一樣振臂歡呼,彷彿忘情置身賽場之中。老杜覺得,人生如球賽,在艱苦的博奕中,必須要有永不言敗的奪人氣勢,纔會發揮出潛能,有所建樹;反之遇到挫折意志消沉、低迷,則必然會遭到淘汰。通過看球老杜對人生感悟出很多。
家貧不矢志。老杜妻子退休早、工資低,女兒兩年前在民政部門招錄的社會公益崗上班,現期限即將屆滿面臨下崗,一家人主要靠老杜的工資和妻子的退休金維持,好在兩口子精打細算,該花的不含糊,不該花的從不亂花一分錢。對家庭的困難,老杜從不向人提起,特別是從沒有向領導提出過任何要求。儘管這樣,局領導、所領導對老杜的家庭情況也是時常掛心。老杜幹工作卓有成效,評選先進常常是榜上有名。當推崇“老實人不吃虧,實幹得實惠”的領導把先進獎金、困難補助送到老杜手上時,老杜常常是心懷忐忑,老認爲自己憑空佔了便宜,這種感恩的心態驅使着他更加努力投入本職工作。
不論什麼時候老杜身上都保持着正直、正派的品性。伴隨着殘疾兒子的成長,自己和老伴的年齡越來越大,近年來,老杜開始爲兒子將來的生計犯了愁。這時,有人給老杜出主意,讓他給兒子辦個低保手續,這樣可以免除後顧之憂。老杜對此還真是動了心思,但一番諮詢得知按兒子目前有老杜夫妻監護的條件,低保手續很難批下來。好心人建議老杜想想辦法,把兒子的戶口遷出去,這樣纔有批下來的可能,畢竟老杜當着警察,遷個戶口應該不是難事。知曉戶口遷移條件的老杜,清楚如果這樣做,自己就是違規。違規的事情即使好處再大,也不能幹,老杜斷然絕了這個念頭。這就是老杜,在別人看來正直的有點“傻”。
雖然老杜家庭條件不寬裕,但他始終把住不義之財不能取的底線。當片警手中多多少少掌握着一些權力,特別是在執法辦案中,難免有當事人找關係求到老杜頭上,有的要宴請,有的則送一些菸酒之類的禮品,每次老杜都是把道理講的明明白白予以回絕。有時當事人知道老杜不好請,就輾轉帶着禮品到老杜家,放下東西就走,老杜知道後馬上將東西原物送回。一來二去,轄區的百姓送他一個“老倔頭”的綽號。別人都拿這當貶義詞,可他卻把這綽號當成了寶兒,當成老百姓送給他的最高榮譽。
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正派樸實的老杜,贏得了單位領導和同事的尊重。大家都說:“老杜在家對得起老的、小的,在外無愧民警身份,絕對是條漢子。”老杜迴應說:“對家人盡心,對工作盡責,這是本分,也是一名人民警察應該恪守的道德底線。”老杜的話擲地有聲,道出了他豁達面對人生的君子風範和勇於擔當的原動力。
